福建省厦门市2012年高中毕业班适应性考试理综试题
- 资源简介:
共32题,约8610字。答案扫描。
福建省厦门市2012年高中毕业班适应性考试
理 综 试 题
本测试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第I卷均为必考题,第Ⅱ卷包括必考和选考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答题要求,见答题卡上的“填涂举例”和“注意事项”。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O-16 S-32 Cu -64
第I卷(必考部分)
本卷共18题,每小题6分,共108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下列关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中碱基对的缺失可导致所编码的蛋白质功能发生改变
B.线粒体内膜凹陷折叠形成嵴,大大提高了有氧呼吸的效率
C.皮肤毛细血管能够舒张,有利于人体在寒冷环境中维持体温
D.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
2.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在骨胳肌的神经肌肉接头(结构与突触类似)处,乙酰胆碱能特异性作用于乙酰胆碱受体,使肌细胞膜产生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收缩,随后迅速被胆碱酯酶水解。有机磷能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若误食有机磷农药,则
A.乙酰胆碱不能与相应的受体结合
B.骨胳肌细胞处于持续收缩的状态
C.传出神经末梢合成的乙酰胆碱不能进入突触间隙
D.在骨胳肌细胞膜上,化学信号不能转化为电信号
3.家庭酿酒过程中,密闭容器内酵母菌呼吸速率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0~8h,容器内的水含量由于酵母菌的呼吸消耗而不断减少
B.0~6h,酵母菌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6~12h,呈“J”型增长
C.0~8h,容器内压强不断增大,在8h时达到最大值
D.6h时开始产生酒精,6~12h酒精产生速率逐渐增大
4.科学家将120只健康成年雄性小鼠均分为4组,分别供给等体积的含不同浓度醋酸铅的饮用水,饲养12周后,测定各组小鼠胸腺细胞凋亡率,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在实验中甲组为实验组,乙、丙、丁三组为对照组
B.实验中醋酸铅的浓度是因变量,胸腺细胞凋亡率是自变量
C.小鼠在正常的生活环境中,胸腺细胞不会发生凋亡
D.小鼠体内铅离子含量过高,将导致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5.澳洲某小岛上生活着两种棕榈科植物。研究认为:在200万年前,它们的共同祖先迁移到该岛时,一部分生活在pH较高的石灰岩上,开花较早;另一部分生活在pH较低的火山灰上,开花较晚。由于花期不同,不能相互授粉,经过长期演变,最终形成两个不同的物种。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土壤酸碱度的选择作用,诱发个体产生不同的变异
B.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C.花期不同阻止了基因交流,最终形成了生殖隔离
D.若将这两种植物种植在相同环境中,它们能杂交产生可育后代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时释放的两种放射性核素 的中子数相等
B.90℃时水的离子积KW=3.8×10-13,此时水的pH <7
C.依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将电解质分为强、弱电解质
D.铝合金的大量使用,归功于人们能用焦炭等还原剂从氧化铝中获得铝
7.含某元素的物质间能实现如下直接转化,该元素是
A.碳 B.氮 C.硫 D.钠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蚕丝、羊毛和淀粉分别属于纤维素、蛋白质和多糖
B.石油裂解和油脂皂化都是高分子生成小分子的过程
C.甲烷与氯气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有机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D.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能用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