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中学2012年高考预测全科试卷(5科6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中学2012年高考预测卷(文理科全套)含听力
英语听力.mp3
理综.doc
数学理.doc
文综.doc
英语.doc
语文.doc
涿鹿中学2012年高考预测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词在发展的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不过,起源于民间的文体,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被赋予更深的意义,因而几乎在词得到北宋文人比较普遍喜爱的同时,词坛就出现了尊体①之说。这一学说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两个层面展开的。
北宋前期,《花间》、南唐词风盛行,学之者多追求风格细腻柔婉,至柳永则趋于平俗浮靡,于是有苏轼对传统词风的改革。苏轼改革词风的方式是“以诗为词”,主要表现为对题材内容的拓展,对格调意蕴的重视等。这在主要以倚红偎翠为基本内容的传统中,显得非常另类,所以当时经常得到讽刺性的评价。
值得提出的是,苏轼的这一类创作有着非常鲜明的自觉意识。这表现在,首先,他要突破传统,自成一家。其次,他在文学创作上一贯具有争胜心态。对词坛上某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的努力,他应该是曾经注意的。以我们对苏轼个性的了解,他肯定要在这方面继续力争超越前人。所以,苏轼实际上是在几个方面争胜,既有和传统词风的争,也有和体现士大夫意识的新兴词风的争,前者是破,后者则是进一步立。
就在苏轼提出词“自是一家”不久,李清照又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说法,同样进行了“尊体”的探讨。不过,和苏轼不同,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的。在其著名的《词论》中,这位女词人对北宋词坛作了全面梳理,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主要批评了忽视词的音乐性的做法。因为词自产生以来,本身就是一种音乐文学,到了李清照的时代,仍然主要是音乐文学。偏离了这一传统,或者使得这一传统变味,显然不能为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尽管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彼此带有一定的否定性,但不可否认,二者都有尊体的动机。前者是从意义的层面上,要把词向传统诗文的表达功能靠拢,从而否定“小道”之说;后者则从词的本来意义上,强调艺术的精工,从而保证这一文体的特殊性。看似相反,实则相成。 苏轼和李清照的尊体论,实际上从两个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因而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
[注]①尊体:指词这种体裁被词作家所推崇,不再被视为“小道”。
1.下列关于“尊体”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词在发展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到北宋时期,词坛始出现尊体之说。
B.苏轼“以诗为词”,对传统词风进行改革,这在当时是非常另类的表现。
C.当时词坛有人正努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苏轼也力争以创作实践来超越。
D.李清照并不反感北宋词坛“俗词”,她主要批评了词作忽视音乐性的做法。
二、古诗文阅读(共36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6题。(9分,每小题3分)
邓攸,字伯道,平阳襄陵邓庄人也。七岁丧父,寻丧母及祖母,居丧九年,以孝致称。清和平简,贞正寡欲。初,祖父殷有赐官,敕攸受之。后太守劝攸去王官,欲举为孝廉,攸曰:“先人所赐,不可改也。”尝诣镇军贾混,混以人讼事示攸,使决之。攸不视,曰:“孔子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混奇之,以女妻焉。攸历太子洗马、东海王越参军。越钦其为人,转为世子文学、吏部郎。越弟腾为东中郎将,请攸为长史。出
涿鹿中学2012年高考预测试卷
高三年级理科综合
命题教师 张晓梅 白玉芳 吴建华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第6页至第12页。全卷满分3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可能用到得相对原子质量:H1 Zn65 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 Ca40 Cu64
第Ⅰ卷(必做,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右图为某高等植物叶肉细胞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②与④都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等色素
B.③是细胞代谢活动和基因表达的主要场所
C.CO2从①进入②中需穿过二层磷脂双分子
D.图中能消耗ADP的部位有①、②、⑤
2.下列关于构成生物体物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某22肽被水解成1个4肽,2个3肽,2个6肽,则这些短肽至少含有5个羧基
B.洋葱根尖细胞通过细胞膜吸收K+至少需要2种蛋白质
C.血浆中的1个葡萄糖分子进入组织细胞被彻底氧化分解,葡萄糖需要穿过5层生物膜
D.1个由2000个核苷酸构成的DNA分子初步水解最多形成4种核苷酸
3、以下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
B.姐妹染色单体间相同片段的交换导致基因重组
C.基因重组导致纯合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D.同卵双生兄弟间的性状差异是基因重组导致的
4、关于细胞分裂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涿鹿中学2012年高考预测试卷
命题人 涿鹿中学左锦虎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II卷第(22)-(24)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卷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Ⅰ卷(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 ,那么复数 的虚部是( )
A B C D
2.设 ,函数 的定义域为 ,则 =( )
A. B. C. D.
3.设命题 和 ,在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① 为真是 为真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② 为假是 为真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③ 为真是 为假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④ 为真是 为假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如右图所示的程序框图的输出值 ,
则输入值 ( )
A.
B.
C.
D.
5.如图所示,单位圆中弧 的长为 , 表示弧
与弦 所围成的弓形(阴影部分)面积的2倍,
则函数 的图象是 ( )
6. 若△ 的内角 满足 ,则 ( )
A. B. C. D.
7. 从 中不放回地依次取 个数,事件 “第一次取到的是奇数”, “第二次取到的是奇数”,则
A. B. C. D.
8. 函数 (其中 )的图象如图所示涿鹿中学2012年高考预测试卷
高三数学(文科)试题
命题人 涿鹿中学左锦虎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II卷第(22)-(24)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卷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Ⅰ卷(共60分)
一、 选择题(单项选择,每题5分,共60分)
1. 若复数 是纯虚数( 是实数, 是虚数单位),则 =( )
A.-2 B. C. D. 2
2. 已知 ,则 等于( )
A. B. C. D.
3. 若抛物线 的焦点与椭圆 的右焦点重合,则 的值为( )
A.-2 B. 2 C. -4 D. 4
4. 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则输出的结果是( )
A.20 B. 30 C. 40 D. 50
5. 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是( )
A.
B.
C.
D.
6. 设集合A={ | },
B={ | , },
则 ∩ =( )
A.(0, ) B.(0, C.(0,1) D.(0,1
7. 已知等比数列 的前6项和为 =21,且4 ,2 , 成等差数列,则 等于( )
A. B. C. D.
8. 从长度为2,3,4,5的四条线段中任意取出三条,则以这三条线段为边可以构成三角形的
概率是
A. B. C. D.
9. 若 =1+2+…+ ,令数列 的前 项和为 ,则 =( )
A. B. C. D.
涿鹿中学2012年高考预测试卷
文综
第 I 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北京时间)我国自行研制的“嫦娥二号”探测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准时发射升空。10月6日成功进入距离月面100公里的工作轨道,开始绕月探测飞行。这标志着我国“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下图为我国西昌卫星发射基地位置图。读图1,回答1~2题。
1.当我国“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发射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28°N,102°E)升空时,纽约(40°N,74°W)的区时是
A.10月1日5:59:57 B.10月1日6:59:57 C.10月2日6:59:57 D.10月2日7:59:57
2.下列四幅图中与“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升空时的昼夜状况大致相符的是
A B C D
“天宫一号”飞行器于北京时间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CCTV-4全程直播了发射过程.据此回答3~4题。
3.在国外留学的小王于当地时间2011年9月29日8时左右打开电视,看到CCTV一4正在直播“天宫一号”发射过程,此时小王所在的国家最有可能是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日本
4.“天宫一号”升空的当天,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A. 华北地区农民正播种小麦 B. 东北地区的河流出现凌汛现象
C.两极地区的均可见美丽的极光 D.巴西高原草木枯黄
下图为“国家经济发展时期与其人口数变迁的统计图”。试根据此图回答5题。
5.图中各曲线所代表的意义,正确的是( )
A.①=出生率;②=死亡率 B.②=出生率;③=人口数变化
C.①=人口数变化;②=死亡率 D.①=人口数变化;②=出生率
下图反映的是某国近些年来的人口与城市化水平变化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回答6~7题。
6.图示期间,关于该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数量减少,劳动力缺乏 B.人口增长快
C.属于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 D.人口增长率越来越高
7.图示期间,关于该国城市化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涿鹿中学2012年高考预测试卷
英语试题
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一卷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第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does the man want to do?
A. To go out with Sally B. To see Sally C. To talk to Saly
2. What are the speakers going to do?
A. To go shopping B. To see a film C. To have a hair cut
3. When will the next bus leave for Beijing?
A. 10:07 B. 10:30 C. 11:00
4. What can we learn about the boy?
A. He often finds excuses to be off. B. His grandfather is often ill C. His grandfather died.
5. What did the woman tell the man to do?
A. to post a letter B. to get the bread C. to buy newspaper
第二节(共15 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7题。
6. What is Mike going to do?
A. To see a movie B. To attend a party C. To look after a baby
7. Where will the children do a picnic?
A. On the top of a mountain B. On a small island C. Near their house
8. How will the children go there?
A. By bike B. By bus C. By car
听第7段对话,回答9至11题
9. W 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Traveling B. Train engines making C. Hobbies
10. Which continent does the man probably live in?
A. America B. Europe C. Asia
11. Whom does the steam engine belong to?
A. An America company B.Five persons C. The man
听第8段对话,回答12至14题
12. What is the most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A. Classmates B. Brother and sister C. Roomm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