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五中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5月)高三文综试题
- 资源简介:
共48小题,约11410字。
命题人、校对人:秦玲爱、颉全宁、张玉宝
第Ⅰ卷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图,回答1、2 题。
1.设图中横坐标为1—12 月,纵坐标为某项地理
事物的统计数值
A.若图中曲线表示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则
该地可能位于北极圈以北
B.若图中曲线表示某地气压值,则该地可能
统计值
位于蒙古高原
C.若图中曲线表示某地降水量,则该地可能
0
时间
位于巴西高原
D.若图中曲线表示某河流流量,则该河流可能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2.设图中横坐标为年代,纵坐标为某项地理事物的统计数值
A.若图中曲线为某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则该国家的人口总数量减少
B.若图中曲线为某城市城区人口比例,则该城市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C.若图中曲线为某地区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则该地区农产品自给率下降
D.若图中曲线为某区域大气环境污染指标,则该区域处于工业化早期阶段
下面为“自然界碳、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 1 - 高三文科综合
3.关于图中碳循环的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A.经过生物活动中的②作用可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B.图中④作用增加后会使中纬地区降水增加,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C.人类大规模地破坏绿色植物会使③作用变强¥
D.内、外力作用都可能影响到自然界中碳的循环¥
4.有关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维护了全球水的静态平衡,促进淡水资源的不断更新¥
B.促进不同地区间的能量交换,加剧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C.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并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D.人类活动通过影响水循环的①环节,主要改变水循环的时间分布¥
2011年1月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我国第
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
家战略,成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此完成5~6题。
5. 山东省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区位优势是
①山东滩涂、浅海、港址、盐田、旅游、砂矿等资源丰富程度居全国前列
②山东半岛是我国最大的半岛,濒临渤海、黄海与东海,东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
隔海相望
③山东沿海地区已经形成一系列海洋产业隆起带,具有很强的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
移的产业基础
④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济南都市圈,已经实现半小
时直达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③④
6.济南都市圈启动城际轨道交通建设,在未来几年内将把济南与淄博、泰安、莱芜、德
州、聊城、滨州、东营七市“圈”起来,实现半小时直达。济南都市圈城际轨道交通的
建设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A.加强企业间的交流和技术协作
B.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
C.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D.改善黄河三角洲地区的交通条件,加强与其他地区的联系
道路密度指的是在一定区域内,道路网的总里程与该区域面积的比值。平均车行速
度是指某地区各种汽车的平均行车速度。下图是某特大城市道路密度和平均车行速度等
值线图,读图完成7~8 题。
- 2 - 高三文科综合
7.甲处不可能出现的地理事物是
A.十字路口
B.绿地
C.卫星城
D.商业区
8.提高大城市中心区行车速度的有效方法是
①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网络;
③积极发展公用交通和轨道交通;
⑤发展立体交通;
⑦控制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
A.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⑤⑥
②兴建卫星城,分散城市职能;
④禁止外地机动车辆人城;
⑥实行单双日行车制;
B.①③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⑦
我国一科考队在北极圈以北进行科学考察,科考队员小李将某一天太阳在天空中的
运动轨迹画了一幅如下图所示的简图。当太阳位于图中M点时,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最高,
此时世界时为O时。据此回答9~11题。
9.此时,科考队所在的位置位于陵兰岛附近
A.昆仑站附近
C.摩尔曼斯克附近
B.格陵兰岛附近
D.白令海峡附近
10.该日全球出现极夜范围的最低纬度是
A.72°N
C.67°S
B.67°N
D.72°S
11.针对该季节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澳大利亚西北部盛行西北风
B.三江平原的农场职工忙于播种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