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唐山一中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44小题,约8440字。
河北唐山一中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
说明:
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2.将卷Ⅰ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卷Ⅱ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答在答题纸上.。
3.Ⅱ卷卷头和答题卡均填涂本次考试的考号,不要误填学号,答题卡占后5位。
卷Ⅰ(选择题共41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41小题,每小题1分,计41分。)
1. 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尤其是崇古的儒家学派的学者,面对着这么大的巨变,大惑不解。”儒家学派的学者“大惑不解”是因为“巨变”
A.加速了秦朝的灭亡B.缺乏应有的理论基础
C.加剧了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D.削弱了宗法制的作用
2. 孔子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主张,结果不断碰壁,主要原因是
A. “仁”和“礼”的思想自相矛盾,不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B. 维护周礼的政治理想不符合新兴阶级的需要
C. 孔子的思想脱离社会现实,无法替君主解决实际问题
D. 兴办私学触犯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3.钱穆在《孔子传》中说:“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能作为钱穆这段话的依据应是孔子
A.编定“六经”B.创立儒家学说C.提倡“仁”的思想D.开创私学
4.下列孔子的思想中能够体现“仁”的是
①“仁者爱人”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为政以德”④“节用而爱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主要是指
A.规定皇位世袭B.建立三公九卿制
C.推行郡县制D.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
6.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中说“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人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由此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革
A. 为隋唐大一统和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B. 促进民族大融合
C. 促进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 为中原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7. 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