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2012届高三4月学习能力诊断历史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40小题,约9420字。
上海市徐汇区2012届高三4月学习能力诊断试卷
历史
2012.4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总分150分)
考生注意: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与非选择题,所有试题答案按照试题对应编号写在答题纸上,本试题卷不作为阅卷和评分依据。
第I卷选择题(共75分)
选择题:
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在1932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中,胡佛在四面楚歌声中下台
B.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对资本主义产生深远影响
C.孙中山提倡的三民主义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D.为实现工业化,中国人民以饱满热情投身于国家建设当中
2.某校历史兴趣小组,要研究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奴隶社会的情况,你认为选取的素材是()
A.金字塔B.《汉穆拉比法典》C.种姓制度D.《论语》
3.讲到“民主”,我们常会提到雅典。对雅典的民主政治,我们应当有怎样的认识?()
①雅典自立国以来就有民主的优良传统,历任领袖均能加以发扬
②雅典虽然历经不同的政治制度,但最终认为民主政治最为可行
③雅典式民主是所有人民都可以参与政治,以投票表决公共事物
④当时民主仍有身份限制,公民才有参政的权利,妇女亦被排除
A.①②B.①④C.①③D.②④
4.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共和国制定了《十二铜表法》,该法律的进步性在于()
A.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利益B.消除了贵族与平民矛盾
C.调解了罗马与被征服民族关系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5.历史上某一时代农民的处境为:“必须负担力役和实物租税,不能任意迁徙或从事其他行业。耕种时由地主提供农具、种子、牲畜,农民无法自行决定作物种类,也不得任意在地主的池塘中捕鱼,森林中打猎。”这里的农民是生活在()
A.二世纪初的雅典B.十一世纪的法国
C.十六世纪的中国D.十八世纪的英国
6.历史上经常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背离的现象,即所谓“种瓜得豆”。中国古代下列政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直接反映这一现象的是()
A.秦朝郡县制B.西汉郡国并行制C.元朝行省制D.清朝军机处
7.名字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符号,有时还是一个时代的符号。在《宋史》中大量出现了如:“焦守节、李克让、陈从信、赵安仁、张忠恕”等名字。这一现象产生的思想根源是()
A.宗法思想B.法家思想C.佛家思想D.理学思想
8.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②汉朝实行察举制③唐朝实行三省制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9.“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对这一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奉天承运,皇位永继B.控制言论,维护统治
C.严刑峻法,钳制思想D.废除丞相,确保皇权
10.1759年,一位官员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白银)七八十万两,或百余万两”;“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这些言辞中包含的信息主要有()
①清朝江南地区的丝织业十分发达②丝绸是当时东西方贸易的重要商品
③中国已经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④国内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已经形成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1.一名女子说:“我不知道我算是哪国人,我的祖父因为信奉新教,被教区神父处罚终身苦力;我的父亲被老爷打成跛子;我的丈夫从军去了,我不知道他究竟是帮谁打仗。”有人批评这名女子的丈夫及家人愚蠢,竟然为剥削他们的国王、贵族、教士作战。根据这段资料的内容,该女子最可能生活在()
A.15世纪初意大利的庄园B.16世纪末日尔曼北部城市
C.17世纪英国的港口农村D.18世纪末法国中部的小镇
12.现代西方学者用三个“G”来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即上帝(God)、荣誉(Glory)和黄金(Gold)。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对黄金的狂热追逐②开发土地资源
③向海外传播基督教④弘杨骑士精神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3.有人在教会中说:“我们的祖先是这片广阔大地的主人;但是,你们的祖先看上了我们的家园。我们曾经给了他们很大的生存之地;可以,他们却不满足,他们竟想要我们整个家园。现在,你们成了一个庞大的民族,而我们却几乎连容身之地都快没有了。”这是谁对谁说的话?()
A.南非的原住民对白人统治阶级演讲B.北美洲印第安人对美洲的白人演讲
C.台湾原住民对日本殖民统治者演讲D.被运到美洲的黑奴对奴隶主的演讲
14.某书描述:“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在这里均可受到热烈招待。这里出现了一些由风光四射且博学多才的名媛主持的聚会,作家、学者们可以海阔天空地谈论各种问题,参与者常因其口才和机智而声名大噪。”这种情景最可能出现在()
A.古典希腊时代的雅典B.文艺复兴时期的米兰
C.宗教改革时期的伦敦D.启蒙运动时期的巴黎
15.有学者认为“18 世纪末至19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