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江西省赣州三中、于都中学高三联考理综试题
- 资源简介:
共40小题,约12640字。
2012年江西省赣州三中、于都中学高三联考
理综试题
主命题赣州三中
本试题分卷Ⅰ(和卷Ⅱ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以下数据可供做题时参考:
所需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Fe:56 Cu:64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说法中与生物学事实相符合的是
①细胞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
②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让蛋白质和RNA自由通过
③电子显微镜下核糖体是小球状悬浮在细胞质基质中
④酵母菌和乳酸菌二者进行无氧呼吸时细胞质基质内的反应是一样的
⑤器官移植时,受体和供体之间人类组织相容性复合蛋白(MHC)相容程度越高排异反应发生率越低
⑥1928年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1953年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
研究方法都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
A.一项B.二项C.三项D.四项
2.A、B两妇女在1到5月血浆中人乳头瘤状病毒抗体的相对含量如右图所示。下列对曲线图的解释不成立的是
A.妇女A在1月份接种了疫苗,妇女B没有
B.两人均在4月份间感染了人乳头瘤状病毒
C.人乳头瘤状病毒疫苗刺激机体产生了相应的记忆细胞
D.妇女A免疫系统可以清除病毒并能长期产生保护作用
3.如图为P1、P2为半透膜制成的结构,且在如图的小室内可自由滑动。A室内溶液浓度为2mol/L,B室内溶液浓度为1.5mol/L,C室内溶液浓度为1.5mol/L,实验开始后,P1、P2分别如何移动?最终分别移动到什么刻度上停止?
A.P1向右、P2不动;8、12刻度处B.P1向右、P2向右;7、12刻度处;
C.P1向右、P2向右;7、11.5刻度处 D.P1向右、P2不动;8、11.5刻度处。
4.对下列甲~丁图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图甲是生活在适宜环境中的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部分过程图解,A、B、C表示化合物,a、b表示生理过程,则完成a过程不仅需要酶的催化,还需要消耗能量
B.图乙曲线表示水稻叶片多云天气时光合作用的强度。如果该图表示在晴天时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则b点应向右上方移动
C.图丙中,外部环境因素处于适宜的条件下,如果A、B曲线分别代表喜阴和喜阳两种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那么曲线B应代表喜阳植物
D.图丁表示用相同培养液在相同光下分别培养小球藻,则一定时间内B试管中小球藻繁殖速度加快、而C试管中小球藻繁殖速度逐渐减慢
5.当植物受到环境刺激时,右图所表示的生长素分布与生长的情形正确的是(黑点代表生长素的分布)
A.③⑤⑥B.①④⑥C.②④⑧D.②⑤⑦
6.生态学家P.A.Haefner对褐虾在不同含盐量和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耐受能力进行了研究。其研究的部分数据绘成如图曲线(曲线旁百分比为褐虾死亡率)。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与15℃水温比较,5℃水温下褐虾对盐度耐受范围窄
B.在20℃水温条件时,30%左右的盐度最适宜其生存
C.由图可见,温度和盐度等因子共同影响生物的生命活动
D.在25℃水温、30%盐度时,只有10%的褐虾能够生存
7.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箐”的分子(直径为m)恢复了磁性。“钴酞箐”分子的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和植物的叶绿素非常相似。下列关于“钴酞箐”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的分子直径比小 B.它的分子既能透过滤纸,也能透过半透膜
C.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属悬浊液 D.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8.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事实的叙述正确的有几个
①用氨水清洗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
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定容时仰视则溶液浓度偏低。
③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稀盐酸的pH;
④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0.00mL0.1mol/LKMnO4溶液
⑤将Na2CO3固体在瓷坩埚中加热熔融;
⑥不慎将苯酚溶液沾到皮肤上,立即用NaOH稀溶液清洗
⑦向沸腾的NaOH溶液中滴加FeCl3溶液,制备Fe(OH)3胶体
⑧配制FeSO4溶液时,需加入少量铁粉和稀硫酸
A.5 B.3 C.2 D.1
9.亮菌甲素为利胆解痉药适用于急性胆囊炎治疗等,其结构简式如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