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泗水一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2题,约5510字。
泗水一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总计30小题,每题2分)
1.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2.史书记载,“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后来“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这种变化
A.有利于秦国推行残酷的连坐法 B.加快了小农经济在秦国确立的进程
C.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D.大大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
3.秦国在正式变法前,秦孝公主持就是否变法问题进行争论,商鞅针对当时守旧势力的观点进行针锋相对的辩驳,下列观点属于他的是
A.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B.民贵君轻
C.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 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4.商鞅变法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主要是因为这次变法
A.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 B.建立了严密的户籍制度
C.建立了二十等爵制 D.推行连坐法
5. “正当五胡乱华(少数民族南迁),中原鼎沸之际,……这一新兴王朝,利用作战所俘虏的人口,拓展农业基础;并解除胡汉豪族的威权,直接向农户征税,扭转后汉以来地方割据的趋势,而逐渐推广其统治权,开启了中国长期分裂后再统一的契机。”这一王朝是
A.东汉 B.北魏 C.隋朝 D.唐朝
6.根据文献记载,拓跋贵族“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这反映了北魏当时
A.阶级矛盾尖锐 B.民族矛盾尖锐
C.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 D.汉族内部矛盾激化
7.《新全球史》言及古代中国某制度时说:“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下列有关这一制度的评述正确的是
A.改变了封建地主地所有制 B.损害了自耕农的利益
C.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D.杜绝了土地兼并现象
8.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在此之前人类对自然世界缺乏了解 B、东西方都开始了对人和人类社会的研究
C、中国用大一统方式推进了思想的发展 D、苏格拉底特别强调人自身的价值和作用
9.从王安石变法中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废除以华而不实的诗赋词章取士的旧制,参加经义策论的考试,可以看出王安石变法
A. 主要是解决财政问题 B. 选拔人才更注意实用性
C. 否定了科举制度 D. 根除了“恩荫”选官的弊端
10.北宋中期社会积贫积弱,政府以节约开支方式解决“积贫”的措施有
A.青苗法 B.均输法 C.市易法 D.方田均税法
11.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