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浙江省杭州市第二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14小题,约4120字。
2012年杭州市第二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考生须知:
1. 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姓名。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只须上交答题卷。
1.史学家吕思勉在论述中国古代的“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其中“封建时代”的主要制度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和宗法制
C.皇帝制和三公九卿制 D.三省六部制
2.近代学者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一书中评价中国古代某思想家时说:“他的学说破坏性强而建设性弱。他没有能创造一种思想体系去代替正统的教条,原因不在于他缺乏决心和能力,而在于当时的社会不具备接受改造的条件。和别的思想家一样,当他发现自己的学说没有付诸实施的可能,他就只好把他美术化或神秘化。”材料中“破坏性强”的含义指
A.对鬼神敬而远之的态度 B.提出了“罢黜百家”的思想
C.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D.对正统思想提出了大胆挑战
3.《迷途的帝国》一文中这样写到:“康熙大帝是一个运筹帷幄、力挽狂澜的中国皇帝,具备非凡过人的雄才大略。使中国一举摆脱明末清初大动荡后满目疮痍的局面,成为东方最强大的王朝。然而,他最终却没能跨越封建体制雷池半步。他所开创的盛世王朝,与工业革命失之交臂,盛极而衰,很快滑向萧条冷落的帝国黄昏。”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康熙帝
①强化君主专制 ②强调农商并重 ③推行文化专制 ④实行海禁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1759年,有一位官员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白银)七八十万两,或百余万两”;“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这些言辞中包含的信息主要有
①清朝江南地区的丝织业发达 ②丝绸是当时东西方贸易的重要商品之一
③中国已经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④国内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已经形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竹枝词是一种诗体,在民间有很大影响。下列竹枝词反映了某一时期中国人的着装特点: “偏偏捷捷少年郎,不着长装着短装。”“时装女服不兴长,尺寸先需合体量。窄袖短衣高护领,青裙还要仿西洋。”这一历史时期是指
A.清代晚期 B.民国初年 C.新中国成立初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6.下表反映了1978—198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