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度八年级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有32道题,约7430个字。
八年级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32小题,满分120分,时间150分钟)
1、从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字,将其代号填写在横线上。(2分)
⑴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A.当B.挡);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⑵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A.消B.销)声匿迹。(《大自然的语言》)
2、根据语境,给下面加点的字注上拼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⑴许多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将“生物入侵者”的增多归咎()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生物入侵者》)
⑵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jí()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背影》)
3、根据语境,将加横线的词语补充完整。(2分)
⑴做信客的,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福的重担,来回奔忙。(《信客》)
⑵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艺术上有()俗之别。(《说“屏”》)
4、从下列短语中各找出一个与“北雁南飞”中的“飞”字意思相近的字,将其写在横线上。(2分)
⑴燕剪春风⑵鹰击长空
⑶雁横烟渚⑷莺穿柳浪
5、欣赏下面的书法作品,请用最工整的字体写出书法作品的内容。(注意:语序正确,繁体改为简体。)(2分)
一、积累经典,展才情文思(共8小题,每小题1分,计8分)
6、根据提示,将下面各句的诗文补充完整。
⑴,家书抵万金。
⑵? 烟波江上使人愁。
⑶自古逢秋悲寂寥,。
⑷僵卧孤村不自哀,。
⑸山随平野尽,。
⑹《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
。
⑺孟子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望岳》一诗中意思与之相近的诗句是:,。
⑻《使至塞上》描写塞外奇特壮美风光的千古名句是:,。
二、走进桃源,赏人间仙境(共6小题,14分)
【材料一】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材料二】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枲(枲,念xǐ,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阙(同“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节选自南宋康与之《昨梦录》)
7、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就是浓缩【材料一】的故事而来,意思是。(2分)
8、【材料二】中划线句“皆不私藏”中的“皆”为“都”意,请从【材料一】②、③段中找出两个和“皆”义同的词。(2分)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屋舍俨然()②阡陌交通()
③便要还家()④迫暮,与老人同出()
10、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②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阙也。
11、在下面括号中填入被省略的部分(2分)
①()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②迫暮,()与老人同出。
12、上面两段材料都描写了当时人们的理想生活状态。请认真阅读,说说这种理想生活状态的具体内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