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陕西西工大附中第六次适应性训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
- 资源简介:
共39题,约11210字。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西工大附中第六次适应性训练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Ⅰ卷
本卷共21小题,每题6分,共126分
可能用到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S:32 Fe:56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核苷酸是生物体内的重要物质,下列有关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核苷酸是组成核酸分子的单体
B.核苷酸是一条长链,属于生物大分子
C.DNA和RNA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核苷酸
D.ATP脱掉两个磷酸基团形成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2.下图表示从鸡的血液中制备核糖体的大致过程,对该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过程应用了渗透作用原理、同位素示踪法、离心法、纸层析法
B.步骤①加入14C氨基酸的目的是为了在步骤⑤中检测核糖体
C.步骤②的目的是破坏细胞膜
D.步骤③、④的目的是分离细胞器和其他细胞结构
3.下列是有关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其中一定在细胞器中进行的是
A.光合作用中二氧化碳的固定 B.病毒核酸的形成
C.转录 D.肽键形成
4.某些寄生虫能靠不同方法在具免疫力的人体内生存,称为免疫脱逃作用,如非洲睡眠病原虫。病人感染该寄生虫并出现血症时,血液中的虫数会按着一周左右的周期而波动,每一次波动中,新的虫体都具有新的表面抗原,虽然宿主会再对新的表面抗原产生另一拨新的抗体来对抗,但在歼灭虫体之前,寄生虫表面的抗原又改变了,因此使用传统方法制备疫苗来预防感染的做法都失败了。请根据上文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寄生虫表面抗原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B.由于病人体内新抗体产生的速度总是慢于虫体表面抗原的改变的速度,因此虫体可以有效脱逃抗体的消灭
C.人在患一次流感治愈后,今后还有可能再患流感
D.用传统方法制备疫苗来预防感染的做法都失败的原因是体内产生的抗体浓度不够
5.对下列各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dd个体的概率为1/6
B.乙图细胞一定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该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8条
C.丙图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最有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
D.丁图表示某果蝇染色体组成,其配子基因型有AXw、aXw、AY 、aY四种
6.螳螂是一种中至大型昆虫。肉食性,在田间和林区能消灭不少害虫,因而是益虫。有些种类进行孤雌生殖(未受精的卵细胞单独发育成个体)。性残暴好斗,缺食时常有大吞小和雌吃雄的现象。体色与其所处环境相似,借以捕食多种害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螳螂为了适应环境,体色朝与环境相似的颜色变异,得以进化
B.螳螂常有大吞小,雌吃雄的现象,体现了种间激烈的竞争关系
C.孤雌生殖说明了未受精的卵细胞具有全能性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从食物链上看,螳螂属于初级消费者
7.下列三种有机物是某些药物中的有效成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种有机物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B.三种有机物苯环上的氢原子若被氯原子取代,其一氯代物都只有2种
C.将等物质的量的三种物质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对羟基桂皮酸消耗氢氧化钠最多
D.使用FeCl3溶液和稀硫酸可以鉴别这三种有机物
8.用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密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