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05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及分析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0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3/1 18:52: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2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2000——2005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及分析
仲亚贵   王志强   选编
2000年夏季上海卷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①—③题。
   甲               乙
    约  客        雨  晴
    赵师秀          王驾
   黄梅时节家家雨,    雨前初见花间蕊,
   青草池塘处处蛙。    雨后全无叶底花。
   有约不来过夜半,    蜂蝶纷纷过墙去,
   闲敲棋子落灯花。    却疑春色在邻家。
①甲、乙两首诗的体裁均属于近体诗中的       
②甲、乙两首诗描写了不同季节的景物,仔细阅读后填写下列表格。
       季节          景物
   甲              家家雨、处处蛙
   乙   春天                 
③甲、乙两首诗后两句都提供了让读者自己想象的余地,请分别说明
 甲:
 乙:
参考答案:①绝句(七绝)  ②初夏(黄梅时节) 蜂蝶(或叶)  ③甲:由对客人的等待想象客人不来的种种情况。乙:由蜂蝶飞过墙想象邻家的春色。
2001年春季上海卷
阅读下文,完成17—19题。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17.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被后人奉为    。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    诗。
18.从诗中           和           句子,可以看出本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
19.作者为什么要说“月是故乡明”?


参考答案:17.诗圣,律 18.“寄书常未达”“况乃未休兵”
     19.诗人思念故乡,感情上觉得故乡的月比其它地方的月更明,突出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001年夏季上海卷
阅读下面一首词,解答①—④题。
               摸 鱼 儿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下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①,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②。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①长门事: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别居长门宫。陈皇后闻司马相如文名,奉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代为陈情,武帝阅后深为感动,陈皇后复得宠幸。②蛾眉曾有人妒:屈原遭奸臣妒忌和排挤。被放逐后,屈原在《离骚》中将此事比成“蛾眉(美貌女性)遭妒”。
①作者辛弃疾,字幼安,号      。
②词的上阕,作者在借景抒情过程中所运用的主要修饰方法是
A.设问 借代       B.设问 比拟
C.夸张 比拟       D.夸张 借代
③杨玉环、赵飞燕曾经以美貌受唐玄宗、汉武帝宠幸,但都死于非命,所以词中“玉环飞燕皆尘土”的寓意是                 


④这首词的主题集中体现在一个“愁”字上,“愁”指什么?为什么说“闲愁最苦”?


参考答案:①稼轩 ②B ③主和派(奸臣小人)没有好下场。 ④“愁”指抗金主张不被采纳。这种想抗敌但又不能抗敌的空闲之愁最苦。
2002年全国卷
1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分析】本题重点是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
   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体味作品的艺术魅力,这是中学语文教学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前几年试题中也都考查过文学鉴赏的能力,但当时运用的方法为客观性命题,即采用选择题的方法。考虑到鉴赏问题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即使是对同一首作品,由于阅历不同、感受能力差异等因素,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完全一致的理解。因此,今年采用了主观性命题。
   试题选了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来鉴赏。前人《网师园唐诗笺》一书中对此诗的评论是:“‘折柳’二字为通首关键。”现在的题目也就从这儿提出。“折柳”原是指“折取柳枝”。相传,长安东有一桥名有霸桥,汉人送客到此折柳赠别,因此后世就习惯用“折柳”来作为赠别或送别之词。但从本诗“此夜曲中闻析柳”一句来看,此处的“折柳”是一首曲子。其实“折柳”即“折杨柳”曲的省称,这首曲往往用来表示惜别怀远之情。本诗描写的是:春宵人静之时,作者忽然听到了一阵悠扬的笛声,仔细一听,这笛声乃“折柳”曲。作者由“折柳”曲想到,此时正是折柳的季节了,春天已到而自己却还飘泊在外,不禁更引起了思乡之情。可见,“折柳”在诗中寓有惜别怀远之意。这首诗着重写作者的一种思乡之情。作者的思乡之情,从诗中看,又恰恰是由听到“折柳”曲后而引起的。所以说,“折柳”在诗中的地位实为重要。
   当然,也许会有考生认为“折柳”在诗中算不得是关键,那只要他能说得自圆其说,就可以考虑给分。
2002年春季上海卷
阅读下文,完成第15—18题。
               小重山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注]蛩(qióng):蟋蟀。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