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ppt4
- 资源简介:
共45张。含音频素材与配套教案,约1750字。
初思想品德公开课教学案
课题 第九课第一站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共同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能力目标 能够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感悟民族精神对于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所具有的重大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重点 了解我国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的特点、作用
难点 民族文化的力量,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教学方法手段 讲授法、情境设置法、图片展示法、讨论归纳法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2002年12月3日,蒙特卡洛的世博会申办现场一片欢腾: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在中国上海举行!耐人寻味的是,在投票前最后陈述的宝贵时间里,中国代表团选择“中国文化”作为申办世博会的理由。是五千年灿烂瑰丽的中华文明和当代中国融合中西、独具风格的文化魅力,让中国闪亮地走向世界,打动了世界。中华文化到底具有什么样的魅力呢?(通过情境问题导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二、学习新课
民族文化的特点:
1.创设情境:如果你生活在上海,你会想外国友人介绍什么传统文化?(通过学生的讲述,对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总结概括)
内容: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哲学思想、道德伦理共同构成中国民族文化的基本内容,茶文化、酒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通过幻灯片展示我国各种各样的传统文化)
得出结论特点一:m民族文化博大精深。
2.提问:(1)通过学生自己所学的知识,让其来简要说明我国民族文化的形成历程。
(2)世界各国人民为什么对我国文化感兴趣?
通过总结:得出特点民族文化源远流长。
民族文化的力量:
结合上一环节中所涉及的中华文明史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结合下面的材料来引出本环节教学。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在近六千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二十六个文明形态,但是只有中华文化是延续至今而且从未中断过的文化。就世界范围而论,中国古代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印度文化因雅利安人入侵二雅利安化,埃及文化先后因亚历山大大帝占领而希腊化、凯撒占领而罗马化、阿拉伯人迁入而伊斯兰化,希腊、罗马文化则因日耳曼人入侵而中断并沉睡千年,唯有中华文化表现出最顽强的生命延续力。
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中华文化能够绵延至今而从未中断?
教师小结: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只有黄河、长江流过的那个中华帝国是世界上唯一持久的国家。”这是黑格尔对世界历史上各文明古国进行了比较之后得出的结论。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值得自豪和骄傲的方面。中华文明虽经历沧桑,饱经磨难,却绵延不断,历久弥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民族文化的力量熔铸在中华民族生命里、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1. 通过PPT展示影响各个时代的代表性人物来说明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创造力。
2. 通过讲述年文化,来阐述民族文化的凝聚力。
各抒己见: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学习中国革命史,进一步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我们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光荣革命传统。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70多年前,在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中,我们党形成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为中国革命播撒了燎原火种,成为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胡锦涛总书记深刻指出:“伟大的井冈山精神集中反映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我们要结合时代的发展,结合党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任务的变化,结合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实践,让井冈山精神大力发扬起来,使之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放射出新的光芒。”我们要认真领会和深入贯彻胡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在发扬光大井冈山精神中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
为什么在当代还要学习“井冈山精神”?
通过小结来进一步巩固这一知识点(民族文化的力量熔铸在中华民族生命里、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三、小结:21世纪教育网
民族文化的特点:1.民族文化博大精深。
2. 民族文化源远流长。
民族文化的作用:民族文化的力量熔铸在中华民族生命里、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