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洛斯的维纳斯》ppt155
- 资源简介:
共15张,课件制作形式简洁,注重引导学生品味重要语言,教案约3590字。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
Nelly000
一、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教师对高中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理解:
新课标颁发后,在新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过去那种机械刻板、照本宣科的模式已不
多见了。但又出现新的问题:一是忽视语文的工具性,丢掉了语言教学,把语文课上成了纯粹的文学鉴赏课、思想课等。二是本末倒置,重形式、轻内容。在新课程改革下语文课到底该怎么上,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思考。
首先,语文课必须以语言教学为中心。语文课堂应打破过去那种僵化的教学模式,踏踏实实的提高学生的语言基本功。
其次,语文课应有实际的教学效果。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动的教学,所以教师应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获得一定的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对于语文课堂我们既不能因追求眼前的成绩而进行机械枯燥的语言文字训练,也不能因实践新课程理念而热衷于花哨的形式,要扎实双基,追求双赢,实现形式与内容的珠联璧合。
2、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必修课有如下要求:
必修课程要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学生通过必修课程的学习,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语文的应用、审美和探究等方面得到比较协调的发展。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3、整体设计思路:
《米洛斯的维纳斯》是一篇文艺随笔。对这种体裁,高一学生以前很少接触,加之本文是翻译作品,有不少句子显得艰涩难懂,因此,教学有一定难度。根据单元教学的总体要求,我认为本文的教学应回归语文教学的根本,注重文本阅读,体味语言。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本,独立思考文本,合作探究,相互交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梳理文章的思路,并品味文中的关键语句。按照这个思路,以一个课时来学习这篇课文,应该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米洛斯的维纳斯》是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一篇“难教”的课文。该文章是一篇“文艺随笔”,学生对这种题材比较陌生。本文又是一篇译文,有不少句子显得艰涩难懂,加上文化背景的差异,给文章的理解带来了困难。在经过一番思考后,结合新课标对于必修课提出的要求,我觉得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本文的突口还是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