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2012届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 共19小题,约11590字。 - 准考证号 姓名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保密★启用前
 泉州市2012届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语 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做选做题时,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标号涂黑。
 3.考试结束,考生必须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
 (2)是日也,天朗气清, 。(王羲之《兰亭集序》)
 (3)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4)不以物喜, 。(范仲淹《岳阳楼记》)
 (5)凭谁问: ,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钱塘六井记
 苏 轼
 潮水避钱塘而东击西陵,所从来远矣。沮洳斥卤①,化为桑麻之区,而久乃为城邑聚落,凡今州之平陆,皆江之故地。其水苦恶,惟负山凿井,乃得甘泉,而所及不广。唐宰相李公长源始作六井,引西湖水以足民用。其后刺史白公乐天治湖浚井,刻石湖上,至于今赖之。始长源六井,其最大者,在清湖中,为相国井,其西为西井,少西而北为金牛池,又北而西附城为方井,为白龟池,又北而东至钱塘县治之南为小方井。而金牛之废久矣。嘉祐中,太守沈公文通又于六井之南,绝河而东至美俗坊为南井。出涌金门,并湖而北,有水闸三,注以石沟贯城而东者,南井、相国、方井之所从出也。若西井,则相国之派别②者也。而白龟池、小方井,皆为匿沟湖底,无所用闸。此六井之大略也。
 熙宁五年秋,太守陈公述古始至,问民之所病。皆曰:“六井不治,民不给于水。南井沟庳③而井高,水行地中,率常不应。”公曰:“嘻,甚矣,吾在此,可使民求水而不得乎!”乃命僧仲文、子圭办其事。于是发沟易甃④,完缉罅漏⑤,而相国之水大至,坎满溢流,南注于河,千艘更载,瞬息百斛。疏涌金池为上中下,使浣衣浴马不及于上池。而列二闸于门外,其一赴池而决之河,其一纳之石槛,比竹为五管以出之,并河而东,绝三桥以入于石沟,注于南井。
 明年春,六井毕修,而岁适大旱,自江淮至浙右井皆竭,民至以罂缶贮水相饷如酒醴。而钱塘之民肩足所任,舟楫所及,南出龙山,北至长河盐官海上,皆以饮牛马,给沐浴。
 余以为水者,人之所甚急,而旱至于井竭,非岁之所常有也。以其不常有,而忽其所甚急,此天下之通患也,岂独水哉?
 (摘编自《苏轼全集》)
 【注】①沮洳斥卤:低洼潮湿的盐碱地。②派别:江河的支流。③庳:低下。④甃:井壁。⑤罅漏:缝隙,漏洞。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惟负山凿井 负:靠近
 B.率常不应 率:大抵
 C.并河而东 东:东面
 D.六井毕修 毕: 全部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六井修治措施的一项是( )(3分)
 ①绝河而东至美俗坊为南井
 ②于是发沟易甃,完缉罅漏
 ③千艘更载,瞬息百斛
 ④而列二闸于门外
 ⑤比竹为五管以出之
 ⑥皆以饮牛马,给沐浴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篇介绍钱塘城的形成和地理特征,为下文记钱塘六井的开凿和修治作了必要的铺垫。
 B.钱塘六井的开凿始于宰相李长源,终于刺史白乐天,为百姓引来了西湖之水,解决了饮水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