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05年第一学期江苏如皋海安两地
高二语文期末联考试题及详解
第Ⅰ卷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桀骜(jié) 租赁(1ìn) 黯然(àn) 喋血(dí)
B.攒射(cuán) 浸渍(zì) 禅让(chán) 编纂(zuǎn)
C.椽子(chuán) 落蕊(ruǐ) 颔首(hán) 宫阙(què)
D.婀娜(nuó) 遗赠(wèi) 恬淡(tián) 蓬蒿(hāo)
[D。A喋dié B禅shàn C颔h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寥落 踌躇 惩创 陨身不恤 B.落寞 颓废 孤僻 风餐路宿
C.瑕疵 际遇 敷衍 鼎鼎大名 D.畸形 犄角 隽永 瞑顽不灵
[C。A陨一殒,陨:陨落,如:陨石、陨灭、陨星。殒:死亡,如:殒身、殒命。
B路一露,风餐露宿:在露天睡觉,在风里吃饭,形容行旅生活艰苦。D瞑一冥。瞑,闭眼、眼花,如:瞑目;冥:①昏暗:幽冥,②深奥、深沉:冥思、冥想,③糊涂,愚昧:冥昧、冥顽;④阴间:冥府]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阅读文章时,读者最为_______的,往往是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当他们的亲身 _______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_______时,就可能_______对生活的思考和分析。
A.关注 体验 冲突 导致 B.关心 经历 冲突 引发
C.关注 体验 碰撞 引发 D.关心 经历 碰撞 导致
[C。“关注”侧重于“注意”或“注目”,“关心”侧重于放在心上,加以重视和爱护;“体验”侧重于主体感受,“经历”侧重于客观过程;“冲突”多用于对立方面的激烈的矛盾斗争,“碰撞”多用于两种思想、两种感情或两种文化的相遇相交;“导致”后面多为不好的结果,“对生活的思考和分析”并非坏事,故应用“引发”)。]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读书多年,与书相濡以沫,便觉得与书为友既是雅事,也是乐事。
B.古往今来,凡是沉迷于声色犬马的人,没有不玩物丧志的。
C.公司能有今天的规模并在社会上有这么高的知名度,是他惨淡经营的结果。
D.他这个人肯用功,也很有才华;但恃才傲物,同事们都不喜欢他。
[A:“相濡以沫”比喻在困境中的人相互以微薄的力量救助,“书”不是人,故不当。B玩物丧志:指沉迷于所喜爱的事物,而使意志消磨掉。C惨淡经营:惨淡:苦思极虑的样子,经营:规划、安排,形容苦心规划或苦心经营。D恃才傲物:物:指他人,自视才高,傲视他人。]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代无绳电话采用了数字技术,主要有泛欧数字无绳电话、个人便携式电话、个人接入通信系统……等,具有双向互呼和越区切换性能。
B.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2004年“3.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织完成。
C.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妹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D.一是旅游线路老化、接待能力不足,二是游客口味不一、经济承受能力不同:这是我国开放欧洲旅游面临的两大难题。
D(A项省略号和“等”重复;B“主题”不是文章名或书名,不应用书名号,应用引号; C项两个问号都应改成句号或逗号,因为原句是陈述语气)。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面对防不胜防的餐饮污染问题,众多人大代表呼吁有关部门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提高食品的安全系数,让老百姓吃上放心的食品。
B.科学家研制出的新型传感摄像机,可以探测到是否受测人在说谎。
C.这种比较先进的生产力水平和综合经营的生产规模,不宜再分散。
D.一条广告的好坏,不仅在于文字的精致,构思的巧妙,还要考虑群众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
A(B项语序不当,“是否”应移到“受测人”后面;C项搭配不当,“水平”不可“分散”; D项犯了“多对一”的错误“好坏”是两面语,“文字的精致,构思的巧妙”却是一面语,前后不对应)。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10题。
东方数学的使命
吴文俊
所谓东方数学,主要是中国的古代数学及印度的古代数学。东西方数学的异同,也就是东方数学(主要是古代的中国数学)跟现代欧美数学的异同。我们学现代数学(也就是西方数 学),主要内容是证明定理;而中国的古代数学根本不考虑定理不定理,它的主要内容是解方程,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着重计算,要把计算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