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七校2012届高三联考第一次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
- 资源简介:
共40题,约12810字。
九江市七校联考第一次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共3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考生注意: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等内容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Ⅱ卷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a 23 Al 27 Ag 108 Fe 56 C 12 O 16 H 1 Cl 35.5 N 14 Cu 64 Ba 137
第Ⅰ卷(选择题 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人体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下列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共同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②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神经元。
③激素是通过体液的传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的信息分子
④血糖的平衡调节只能通过体液调节完成
⑤恒温动物维持体温恒定,是通过神经系统完成了体内产热量和散热量平衡的过程
⑥体液免疫过程中,有吞噬细胞参与的阶段有两次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①⑤⑥
2.某班研究“温度对酶的活性影响”实验时,两个小组的同学选择了不同的实验材料开展探究,第一组选择淀粉酶水解淀粉进行实验,第二组利用肝脏研磨液与Fe3+催化过氧化氢开展实验,其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 )
A.两小组同学都采用数学建模表示研究结果
B.酶的催化效率不一定比无机催化剂高
C. 两组实验数据都反映了酶的最适宜温度时产物积累量或生成量最多
D. 两小组实验都反映了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酶的催化作用
3.大棚中种植的植物其光合作用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该曲线图中,有M、N、O、P、Q五个点,对它们的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 )
①M点时,植物叶肉细胞内合成ATP的场所只有线粒体
②若适当降低大棚温度,则N点将会向右移动
③O点时,限制植物体的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④P点时,若想提高作物产量可以适当补充光照,绿光灯效果最好
⑤Q点光照强度时,适当使用二氧化碳发生器可以提高作物产量
4.下图分别表示对几种生物体内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进行观察的结果,有关假设和推论正确的是( )
A.若图甲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下一时期细胞中央将出现赤道板
B.若图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可发生在这一阶段
C.若图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可发生在这一阶段
D.若图丙表示雄果蝇精巢内的几种细胞,则C组细胞中可能出现联会和四分体
5.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某一鼠群,黑毛鼠占80%,白毛鼠占20%,种群中相同毛色的鼠交配,此鼠群的基因频率将会改变
B.已知二倍体水稻的一个染色体组含12条染色体。用秋水仙素处理其单倍体幼苗的芽尖,导致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由该幼苗发育成的植株的各部分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应依次为:根尖细胞24条,精子12条,叶肉细胞24条
C.豚鼠的黑色对白色为显性。若在一个繁殖期内,杂合的雌豚鼠的卵巢中,成熟的初级卵母细胞中共有20个黑色基因,则经过减数分裂后,最多能形成10个含白色基因的卵细胞
D.从分子水平看,在细胞分裂前期,细胞核内进行着DNA分子的复制以及有关RNA和蛋白质的合成
6.下图表示某种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
(1)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过度放牧
(2)若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菌种数量,则b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增加营养供应
(3)图③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有一定限度
(4)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捕捞
A.⑴⑶⑷ B.⑵⑶⑷ C.⑴⑵⑶ D.⑴⑵⑶⑷
7.下列有关说法体现了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的密切关系。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绚丽缤纷的烟花中添加了含钾、钠、钙、铜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
B.为防止中秋月饼等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常在包装袋中放入生石灰。
C.食用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是人体所需营养物质。
D.氮化硅陶瓷、氧化铝陶瓷、光导纤维等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8. 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尽管X与W同族,但W的化合物有多种价态而X的化合物只能形成-2价
B. 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元素Q、W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