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上学期第一次政治月考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3小题,约5520字。
2011—2012上学期第一次政治月考试题
(适用范围经济常识第一单元)
一、选择题(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2分,共60分)
1. 2011年春节过后,郑州的租房市场火爆。租房市场的火爆也带来了旧货市场,价格便宜的二手家电家具更是受到租房者的青睐。二手家电家具()
A.是商品,过去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B.是商品,既是劳动产品也用于交换
C.不是商品,只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
D.不是商品,它的价值已经实现过了
2. 商品交换的媒介,从早期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牲畜、布匹、贝壳等,到后来的贵重金银,再到金属铸币,其共同的特征是()
A.流通手段B.一般等价物
C.支付手段D.价值符号
3. 2010年12月11日,上海巴黎春天五角场店进行商品打折促销活动,内容为“满99元立减60元”。王某在商店里购买了一件打折商品,原标价为人民币100元,实际支付30元。在这里,100元、30元分别执行的职能是()
A.流通手段价值尺度 B.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B.价值尺度支付手段D.价值尺度支付手段
4. 有关通货膨胀的预期再一次燃起了老百姓对黄金投资的热情。相较于其他投资理财方式,黄金投资成了时下百姓预防通货膨胀的“避风港”。黄金投资成为百姓预防通货膨胀风险的“避风港”,是因为黄金具有()
A 价值尺度的职能B 贮藏手段的职能C 世界货币的职能D 支付手段的职能
5. 2010年秋季以来,我国出现“南冻北旱”的极端天气现象,农产品价格继续上涨,导致通货膨胀预期加剧。通货预期不等于通货膨胀,判断经济生活中是否出现通货膨胀,主要看()
①货币发行量太多②物价是否持续攀升③社会上是否出现抢购风④商品的价值量是否变大
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②④
2010年12月中国CPI同比上升4.6%,较11月份5.1%回落,全年CPI涨幅为3.3%。通胀加速攀升成为中国经济的突出问题。据此回答6~7题。
6. 权威人士指出,由于美元贬值大量热钱涌入中国,导致中国外汇占款增加,基础货币投放量加大,使人民币对内贬值并推高通胀。这说明引起通胀加速的原因是()
A.纸币的供应量超过市场流通中的需求量
B.纸币的供应量小于市场流通中的需求量
C.生产盲目,市场无序
D.经济运行中物价全面、持续上涨
7. 每年夏天,许多商场都会搞羽绒服反季节促销活动,虽然羽绒服到冬天才能穿,但较低的价格还是吸引了众多消费者。这说明()
①反季节销售是商家决胜的关键②商品不宜在旺季购买,因为淡季价格偏低③气候也能对价格产生影响④某种商品价格降低,会增加人们对它的购买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8.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利德曼说,通胀是一种危险有时甚至会致命的疾病,如不及时制止会摧毁整个社会。这是因为通胀()
①会引起物价上涨②会引起物价下降③会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