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考历史综合复习卷(一)中国近代的沉沦与探索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9题,约4560字。
2012年中考历史综合复习卷(一)中国近代的沉沦与探索
一.选择题
1.“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陈晓麓先生所说的“这场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一位老爷爷出生在十九世纪初,见证了堂堂大清帝国像列强眼中的“一只羔羊”一样被任意宰割,他有四个儿子也饱经沧桑。下面是他对四个儿子的描述,不属实的是
A.老大1843年在海关工作,在关税方面却要与英国协定
B.老二是圆明园的管理人员,目睹“万园之园”被烧毁
C.老三1896年在重庆看到了日本人开设的工厂
D.老四1905年居住在北京东郊民巷
3.2010年5月17---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新疆地区的重视。清朝时,认为“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毅然率军从沙俄手中收复新疆的将领是
A.左宗棠 B.李鸿章 C.林则徐 D.邓世昌
4.与1842年的《南京条约》相比,1895年的中日《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阶段列强侵华的新特点,这主要体现在
A.割地赔款 B.开埠通商 C.协定关税 D.设立工厂
5.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
A.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B.提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6.《复兴之路•千年变局》中记载: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汪仲洋这样描述西方人:“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就连在广东抗敌前线的林则徐也相信“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这种荒谬认识的产生源于
A.重农轻商政策 B.闭关锁国政策 C.天朝上国思想 D.君主专制统治
7.说明“清王朝已经完全沦为一个对内不能保护民众尊严,对外不能捍卫国家主权的腐朽没落政府”的事件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 《北京条约》的签订
C. 《马关条约》的签订 D. 《辛丑条约》的签订
8.武汉市的“首义路”“首义广场”“首义公园”等地名会让我们联想到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秋收起义
9.严复译著《天演论》中提出“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启发了当时的中国知识界去探索学习西方先进的社会制度。近代中国从制度上学习西方始于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0.把李鸿章看成是一个彻底的卖国贼,这多少是一种带有道德情感色彩的评判。他仍有值得肯定之处,其中有
A.开办福州船政局 B.抗击沙俄侵占雅克萨 C.建立大生纱厂 D.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11.“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的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方面……却完全被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