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教案3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610字。
《平行》教案
课程分析:(本课的作用和学习本课的意义)
在学生初步认识直线以后,本单元教学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可能相交,也可能不相交。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相交成直角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垂直是特殊位置的相交。教材按上述的线索,组织教学内容,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作为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先教学平行,再教学垂直。以理解这两种位置关系为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用各种方法画出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直线,并通过这些活动,体会平行线和垂线的一些特性。
1、结合生活情境教学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生活中有许多平行或垂直的现象,这些都是教学本单元内容的现实背景和有意义的素材。教材结合生活情境教学两条直线间的位置关系,有三个好处:一是有利于学生凭借生活经验形成数学概念;二是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是有利于学生从数学的视角观察世界。
(1)、 在生活情境中凸现数学内容。
(2)、 在已有的感性认识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数学概念。
(3)、 带着建立的数学概念观察生活中的平行和垂直现象,在现实的素材中寻找平行线和垂线。
2、鼓励学生动手画平行线和垂线。
让学生画平行线和垂线不单是操作方法的教学和操作技能的培养,还是数学概念的具体应用,在应用中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识。
(1)、 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制作。
学生画的办法肯定是多样的,可以在方格纸上画以及用直尺或量角器画。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动脑筋想办法,激活他们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创造性地完成这些操作活动。还要认真组织学生交流,既要他们讲讲自己的方法和思考,还要相互通过观察、比试、用三角尺量等方法验证做出的是不是一组平行线和一组垂线。这样,学生的活动就不会停留在画的层面上,而深入到平行、垂直的概念上。
(2)、 指导学生用工具规范地画。
(3)、 在画平行线、垂线的过程中体会一些基本特性。
3、 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它体现了平行线的存在性和唯一性,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它体现了平行线的传递性。
平行公理及其推论对学生而言较为抽象,教学设计时通过生活中的交通图来体会,但作为本节课而言又不要求学生有深刻的理解,因此,教学中仅停留在要求学生了解,而不做过多的解释。
问题设计 问题:
1、 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平行的例子吗?
2、 图中有哪些平行线,你会用字母表示这些数吗?
3、 如何将网格中的小鱼按要求平移,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和同伴交流一下,再研究平移后的小鱼中的线段和相应的线段又怎样的关系?
4、 观察正方体的各条棱边,思考:两条不相交的直线一定平行吗?
5、 在网格纸中,如何(过一点)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6、 过点A修建一座水上浮桥与过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又怎样的关系?
7、 在交通地图中,与同一条大道平行的两条道路又怎样的关系?
教学构想及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进一步了解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掌握有关的符号表示平行线。理解平行线的定义。
2、会用三角尺、直尺、量角器、方格纸画平行线,培养学生画图的基本技能.积累操作活动的经验。
3、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了解平行线的有关性质。
4、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仿效由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平行线的概念,进而培养学生能从数学观点考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相互协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平行线的概念、及平行线的画法。
教学难点: 平行线的各种画法,及从画法中体会发现平行线的有关性质。
教学方法: 发现法;探究法、计算机辅助教学
所需设备: 多媒体平台、三角板、直尺等常规教具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