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历史《必修三》试题(2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2/1/30 18:45:5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7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份试题,共文、理两科学生使用。

  陕西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历史(《必修三》理科班)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40小题共80分)
  1.中国思想的源头基本起自先秦时期,后世的各种思想潮流都可以从哪里找到
  A.原始社会       B.夏周时期        C.诸子百家         D.宋明理学
  2.提出“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的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孟子
  3.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其主要目的是
  A.彻底抛弃法家思想                 B.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向西域传播儒家思想               D.使儒学成为官僚队伍主体
  4.小明同学要写关于民族精神的文章,他可能引用下列哪句名言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5.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以上观点反映了
  A.反对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追求       B.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
  C.反对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       D.维护教会的神学和世俗权威
  6.我国的四大发明中,出现于汉朝的是
  A.造纸术        B.指南针        C.火药         D.印刷术
  7.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东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
  A.李煜       B.李清照        C.陆游           D.辛弃疾
  8.继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崭新思想的是
  A.朱熹       B.李贽       C.“二程”       D.黄宗羲
  9.如果您想师从名家练习行书,您认为最好的字帖是
  A.《颜氏家庙碑》      B.《泰山刻石》     C.《兰亭序》    D.《自叙帖》
  10.19世纪晚期一位人士曾大声疾呼:“何以立国?曰:富。何以制夷?曰:强。何以致富强?曰:在治人。人不自治,治之以法。”对材料中“治之以法”最恰当的理解是
  A.推翻君主政体                    B.废除不平等条约
  C.改革科举制度                    D.变革政治制度
  陕西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历史《必修Ⅲ》试题
  (满分100分  时间100分钟)
  说明:1.本试题分为两卷,第一卷为客观题,第二卷为主观题,请将答案,统一写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客观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梁启超曾说,如果让孔子当国民政府的教育总长,他一定会像法国那样,把教育部改为教育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校看得一样重,并且还会改良戏曲,到处开音乐会,忙个不停。这说明儒家
  A.主张用仁爱之心调节和协调社会关系
  B.强调有教无类,注重发展私立教育
  C.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
  D.注意借鉴不同文明,进行教育改革
  2.《论语•颜渊》日:“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A.“人伦者,天理也”
  B.“存天理,灭人欲”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3. 王守仁的心学四称:“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其中的“格物”是
  A.本原         B.目的           C.途径         D.本心
  4.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原
  5.董仲舒认为:“(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言论最准确的理解是
  A.在荀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人合一”思想
  B.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君权神授”思想
  C.与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主张如出一辙
  D.排斥其他学说,树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6.中国古代生产和科技在不断进步中,中外交流也十分频繁。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耕作技术大体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耦犁、一牛挽犁的发展过程
  B.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人欧洲
  C.指南针在明清时期经由海路传人阿拉伯
  D.印刷术经由西域传到西方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