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惠安四中2012届高三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 共题约11890字。 - 惠安四中2012届高三第一次阶段考试 
 语文试题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面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故不积跬步, 。
 (2)斯是陋室, 。
 (3) ,官盛则近谀。
 (4) ,可爱者甚蕃。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6)寄蜉蝣于天地, 。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花隐道人传
 [清]张潮
 道人姓高氏,名昽,字公旦。其先晋人也,商于扬,家焉。至道人,贫矣,徙商而读。顾读异书,不喜沾沾行墨①,能以己意断古今事。见世窃儒冠目瞆瞆然者,弃去羞与伍。慕朱家、郭解②为人,尚侠轻财,急人困。然砥行,慎交游。里中少年有不逞者③,始畏道人知,既事蹶张,则又求道人。道人予其自新,亦时援手,故扬人倾心。四方贤豪来者,闻道人名,多结欢焉。
 甲申,知乱将作,移家避南徐。时阃帅④鳞集江上,争罗致道人幕下。道人知事不可为,蠖伏自污,卒得以全。乙酉,扬中兵祸惨,民鸟兽散。道人独先众入城访亲知,吊死扶伤,阴行善多。
 然道人是时感念深矣。自以遭时变乱,年壮志摧,流离困折,无复风尘驰骤之思。乃筑室黄子湖中,弃其鲜肥素习,衣大布衣,箨冠草履,曳杖篱落间。挽渔父牧儿与饮,饮辄醉,放歌湖滨,湖水为沸扬,似鸣不平者。
 未几,岁大涝,居沉于水。道人曰:“未闻巢父买山而隐,独支遁⑤见讥耶?古之大隐,有隐市者,吾何为不然?”爰走扬城东南隅,卜地宅之,躬荷锸⑥拨瓦砾,结庐数楹。一几一榻,张琴列古书画。携一妻二子婆娑偃息其中,陶陶然乐也。
 宅旁筑匡墙,围地数亩,值⑦菊五百本。一仆长须赤脚,善橐驼之术,道人率之艺植灌溉。始自蓓蕾以及烂熳,其列也如屏,散也如星,叠也如锦;其色如玉,如金,如霞,如雪;其味如元酒;其香如檐卜。道人洞开其门,门如市,堂如肆。往来如织,观者如堵。不见主人,见其扁额曰“花隐”,咸谓之花隐道人,若忘其昔之为高公旦者。
 (节选《虞初新志》卷五,有删节)
 [注]①行墨文字或诗文。②朱家、郭解:古代著名侠士。③逞者:捣乱闹事的人。④阃帅:地方上的军事统帅。⑤支遁:东晋高僧、佛学家、文学家。传说他曾派人购买仰山小岭,欲为幽栖之处。⑥锸: 铁锹,掘土的工具。⑦值:通”植”,种植。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至道人,贫矣,徙商而读 徙:改变
 B.吊死扶伤 吊:慰问
 C.弃其鲜肥素习,衣大布衣 衣:穿
 D.爰走扬城东南隅,卜地宅之 卜:选择
 3.下列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花隐道人”崇尚侠义”的一组是(3分)
 ①道人予其自新,亦时援手
 ②知乱将作,移家避南徐
 ③吊死扶伤,阴行善多
 ④挽渔父牧儿与饮
 ⑤携一妻二子婆娑偃息其中,陶陶然乐也
 ⑥道人洞开其门,门如市,堂如肆
 A. 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④⑥ D. ③⑤⑥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花隐道人没有继承祖业做生意而去读书,且只读奇异书籍,能凭自己的见解判断古今事。
 B.花隐道人不屑功名,仰慕朱家、郭解的为人,注重品行,崇尚侠义,很受扬州人的喜欢。
 C.花隐道人经过战乱后,感慨万端,万念俱灰,意志消沉,决定遁世隐居过悠然的生活。
 D. 花隐道人热衷种菊,用心种植灌溉,品种丰富,盛开时异常美丽,许多人慕名前来观赏。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四方贤豪来者,闻道人名,多结欢焉。(3分)
 (2)古之大隐,有隐市者,吾何为不然?(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舟中立秋
 [清] 施闰章
 垂老畏闻秋, 年光逐水流。
 阴云沉岸草, 急雨乱滩舟。
 时事诗书拙, 军储临海①愁。
 洊饥②今有岁,倚棹③望西畴。
 [注] ①军储临海:时局动荡,临海府储存了大量的军粮。②洊饥:指百姓遇到了连年的饥荒。③棹:代指船。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情感的变化。(3分)
 答:
 (2)颔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请对其表达效果作简要赏析。(3分)。
 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
 A.关羽死后,曹操在众官建议下为避妖孽重建行宫;砍梨树做梁,被梨树神吓病;叫来华佗,却认为华佗剖开头颅取风诞实则替关羽报仇;恍惚间又看到伏皇后、董承、伏完等人向他要命而惊倒;交代让曹丕继位,设立疑冢七十二处等后事之后,长叹一声,泪如雨下, 不久就去世了。
 B. “内封三条神妙计策,到时依次打开行事。”
 刘备准备到东吴招亲。临行前,诸葛亮交给随行的关羽三个锦囊,并做了吩咐。
 C.遂大驱士马,尽入谷中。懿忽见草房上尽是干柴,前面魏延已不见了。懿心疑,谓二子曰:“倘有兵截断谷口,如之奈何”
 言未已,只听得喊声大震,山上一齐丢下火把来,烧断谷口。
 诸葛亮经过深思熟虑设下一计,将司马懿诱进上方谷,纵火焚烧。司马懿惊得手足无措,以为必死无疑。不料天降大雨,满谷之火,尽皆浇灭。司马懿大喜得脱。
 D.根据小说的情节先后,下列火攻的战役依次是:新野之火→乌巢之火→赤壁之火→猇亭之火。
 E.“吾非不欲尽忠报国,奈天命已绝矣。汝等善事吴侯,共成大业。”言讫,昏绝。徐徐又醒,仰天长叹曰:“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
 这是诸葛亮三气周瑜后,周瑜临终时说的一番话。
 8、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简述“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故事。
 (2) 肃乃辞孙权,至陆口,召吕蒙、甘宁商议,设宴于陆口寨外临江亭上,修下请书,选帐下能言快语一人为使,登舟渡江。江口关平问了,遂引使者入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