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度高二模块考试(二)生物试题(2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份,文理各1份。
高 二 模 块 考 试(二) 试卷类型:A
生 物 试 题 2012.1
说明:1.本试卷分Ⅰ卷(选择题)和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请将所做答案答写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
第Ⅰ卷 选 择 题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现代观点是: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2.如果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左腿会:
A.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B.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C.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D.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3.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细胞是:
A.红细胞 B.吞噬细胞 C.淋巴细胞 D.血小板
4.扦插时,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这主要是因为芽和幼叶能:
A.迅速生长 B.进行光合作用
C.产生生长素 D.储存较多的有机物
5.园林工人为使灌木围成的绿篱长的茂盛整齐,需要对绿篱定期修剪,其目的是:
A.抑制侧芽生长 B.抑制其开花结果 C.抑制向光性 D.促进侧芽生长
6.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授粉的番茄雌蕊柱头,可以得到无子番茄,这种果实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
A.与卵细胞染色体数目一样 B.与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一样
C.比受精卵染色体数目多一些 D.与受精卵染色体数目少一些
7.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
A.灌木繁殖能力较强 B.草本植物寿命较短
C.草本植物较为低等 D.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
8.下列现象或事件与物种丰富度相关的是:
A.调查池塘中鲫鱼的数量 B.一座倒塌的寺院几年后淹没在杂草和灌木丛中
C.调查池塘中有多少种鱼 D.海洋捕捞某种鱼时最需要的信息
9.某人患急性肠胃炎引起腹泻,医生给予补充生理盐水,其主要目的是:
①提供能量 ②维持水分代谢的平衡 ③提供营养 ④维持无机盐代谢的平衡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高 二 模 块 考 试(二) 试卷类型:B
生 物 试 题 2012.1
说明:1.本试卷分Ⅰ卷(选择题)和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所做答案答写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
第Ⅰ卷 选 择 题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A.田鼠→蛇→山鹰 B.阳光→草→兔→狐
C.植物→鹿→细菌 D.植物→鼠→蛇→鹰
2.减缓大气中CO2大量增加的可能且有效的方法是
A.停止煤和石油的燃烧 B.控制全球人口的急剧增长
C.植树造林,保护森林 D.将煤和石油转化为气态燃料
3.英国著名经济学家K•E•博尔丁把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称为“牧童经济”,下列现象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A.沙尘暴频发 B.火山的爆发 C.温室效应加剧 D.湿地内物种减少
4.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下列现象中,与物理信息传递相关的是
A.花香引蝶 B.孔雀开屏 C.候鸟南飞 D.警犬嗅寻毒品
5.在生态系统中,连接生物和无机环境的两个重要组成成分是
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 B.生产者和消费者
C.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 D.生产者和分解者
6.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温度、食物 B.温度、光照 C.湿度、温度 D.光照、食物
7.一个天然湖泊生态系统中,肉食性鱼总比草食性鱼的数量少得多。这是由于
A.湖泊中鱼的密度太大 B.水鸟叼食肉食性鱼苗过多
C.湖泊中氧气不足 D.能量在食物链中逐级递减
8.稻—鸭—萍共作是新兴生态农业模式,其中水生植物红萍适于荫蔽环境,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吃有害昆虫并供肥,促进水稻生长,对上述模式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农业生态系统内不存在信息传递功能
B.鸭子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
C.该群落由水稻、红萍、鸭子和昆虫组成
D.水稻和红萍分层分布,不存在竞争关系
9.群落不断发展变化,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着演替。关于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初(原)生演替历程短,速度慢
B.在正常情况下,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使生物多样性降低
C.在演替早期,群落中优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显著变化
D.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属于次生演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