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水中学2012届高三周考全科试卷(十三)(5科6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江西省吉水中学2012届高三月考试卷(十三)全套
江西省吉水中学2012届高三月考试卷数学文(无答案).doc
江西省吉水中学2012届高三月考试卷理综.doc
江西省吉水中学2012届高三月考试卷数学理.doc
江西省吉水中学2012届高三月考试卷文综.doc
江西省吉水中学2012届高三月考试卷英语.doc
江西省吉水中学2012届高三月考试卷语文.doc
吉水中学2012届高三周考语文试卷(十三)
命题人:吴东俊
第I卷(36分)
一、基础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脚踝(huái) 靓妆(liàng) 羁縻(mí) 教学相长(zhǎng )
B.菁华(qīng) 骀荡(dài) 强横(hèng) 胆大如斗(dǒu)
C.伉俪(kàng) 骁勇(xiāo) 蓓蕾(Bèi) 数典忘祖(shù)
D.藤蔓(wàn) 剽窃(piāo) 抹黑(mǒ) 逸兴遄飞(chuá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翔实 坍圮 班师回朝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B.泯灭 嬗变 前倨后恭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C.酤酒 衿夸 病入膏肓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D.付梓 淳朴 挺而走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
A.他说,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就要“制定实施全民创业行动方案,实行更加有效的
扶持政策,引导和支持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进一步激发全社会
创业的活力,在全市形成竞相创业的生动局面,努力把武汉建设成为创业之城。”
B.中国第一个百万千瓦级核电项目——福建宁德核电站,18日在与台湾一水之隔的
福鼎市开工建设,这也是中国第一个在海岛上建设的核电站。
C.针对近来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刘为强假照片获奖一事(本报2月16日曾予详细报道),
刘为强供职的大庆晚报编委会于18日通过互联网发表了公开道歉声明。
D.学习《红楼梦》尤其要注意学习它简洁明快、准确生动、质朴自然、耐人寻味的
叙述语言、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4.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 )
A. 美国前总统布什称本•拉丹被击毙是“重大成就”。前总统克林顿也说,本•拉
丹的死对全世界渴望和平、自由和合作的人来说都是重要的时刻。
B. 从大量事实说明,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
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C. 2011年4月10日,第8颗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射进入倒计时,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各
个岗位的操作人员对起飞前的火箭进行了最后的检查,满怀信心等待着发射时刻的到来。
D.随着电影业大踏步迈入数字化及3D影院时代,3D影片深受观众所喜爱,然而日本
的一些电子公司却警告观众,观看3D电影有害健康。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昨日午夜,朔风骤然而起,犹如脱缰的马群传来阵阵的嘶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幅经典的雪中美景图,映入
了我的眼帘,似梦非梦。
①许多原来色彩各异的建筑都披上了银装
②窗外已是白茫茫一片
③黎明,窗棂上挂满了晶莹的霜花
④风伴着雪,雪随着风
⑤精雕细琢的图案带来了几分难得的惊喜
⑥狂吼的寒风仍然在急速地行走
A.③⑤②⑥④① B.③⑤②①⑥④
C.⑥④①③⑤② D.①⑥④③⑤②
6.下列有关《红楼梦》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第六十六回,“情小妹痴情归地府,冷二郎一冷入空门”中的情小妹是
尤三姐,冷二郎是柳湘莲。
B.贾宝玉佩戴的玉叫做通灵宝玉,薛宝钗佩戴的是金锁,史湘云佩戴的是金麒麟。
C.最具有叛逆性格的丫鬟是晴雯,涉及到她的情节有“勇晴雯病补雀金裘”、“俏丫鬟
抱屈夭风流”、“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最卑躬屈膝的丫鬟是花袭人。
D.在《红楼梦》里,大观园成立了一个诗社——怡红社,其中成员有稻香老农(李
纨)、潇湘妃子(林黛玉)、横芜君(薛宝钗)、怡红公子(贾宝玉)、蕉下客(贾探
春)、菱洲(贾迎春)、藕榭(贾惜春)。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书院概说
①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书院之名始于唐中叶贞元年间(公元785-805年)官方设立的丽正书院和集贤殿书院,其职责为收集整理、校勘修订图书,供朝廷咨询,兼作皇帝侍读、侍讲,类似宫廷图书馆。唐末五代,读书士子多隐居避乱读书山林,后发展为聚书授徒讲学,常以书院命名读书讲学之地,遂演化为一种教育组织形式。至宋初,形成一批颇有影响的著名书院,如:白鹿洞、岳麓、嵩阳等书院。南宋时期更吸收、借鉴佛教禅林讲学的制度,使书院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经元、明而不衰,至清末,随着整个封建教育制度的衰败,近代新式学堂的诞生,古代书院才逐步改为学堂。书院在中国大地上存在了1000余年,成为中国文化史和教育史上引人注目的一大奇观。
②书院一般是以私人创办或主持为主的,也有家族、民间出资筹办的,多数得到朝廷和地方官府的鼓励和资助,或赐名、赐银,或拨田产,成为私办官助、民办公助的办学兴教的形式。
③大多数书院是由名师大儒聚徒讲学发展而成的。主办者或主持人以书院为基地,研究或传布自己学术研究的心得和成果。书院生徒多是慕名师来学。
④讲学和学术研究是书院主要的活动内容。讲学与学术研究紧密结合成为书院教育的突出特点,结合的方式灵活多样。通常由书院主持者主讲,每讲立一主题,称为明立宗旨,讲授其研究心得和研究成果,生徒边听讲,边质疑问难,形成讨论式教学。有时书院延聘不同学派的名师来书院讲学,书院师生共同听讲,开展论辩,探究不同学派之异同。如:朱熹曾邀陆九渊至白鹿洞书院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种讲学方式,更进一步发展成“讲会”制度,各书院轮流主办,邀集其他书院师生共同讲论,当地官员、士绅、民众均可自由前来听讲,从而扩展为以书院为中心的地区性学术讲习活动,并且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