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水中学2012届高三全科周考试卷(九)(5科6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江西省吉水中学2012届高三月考试卷(九)全套
吉水中学2012届高三周考数学(文)试卷(无答案)(九).doc
高三第2012届英语考试卷(九).doc
吉水中学2012届高三文综周考试卷(九).doc
吉水中学2012届高三语文周考试卷(九).doc
吉水中学2012届高三周考理综试卷(九).doc
吉水中学2012届高三周考数学(理)试卷(九).doc吉水中学2012届高三语文周考试卷(九)
命题人: 周国星
本试卷分第Ⅰ卷、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哂笑(shĕn) 棺椁(guŏ) 憎恨(zēng) 载欣载奔(zăi)
B、缫丝(cháo) 刽子手(guì) 芰荷(jì) 横槊赋诗(shuò)
C、忖度(cŭn) 嗔怪(chēn) 撰写(zhuàn) 安步当车(dàng)
D、脑髓(suí) 黑魆魆(xū) 眩目(xuán) 天寒地坼(ch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风致 缥 渺 蹒跚 倍受煎熬 B、凭吊 诡密 央浼 俊眼修眉
C、莞尔 荧火虫 酒肆 雕梁画栋 D、忌讳 纨绔 告罄 咀嚼赏鉴
3、下列名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他善于读书,常常能从书中断章取义,并恰如其分地运动在自己的文章中。
B、交易厅内全没有股市风云变化莫测、全神贯注的气势,倒有几分闲庭信步、瓜田李下话桑麻的味道。
C、在博螯亚洲论坛年会上,亚洲国家强调了这样的认识:亚洲是21世纪全球经济的希望,在亚洲建立经济一体化是众望所归,也是亚洲经济共同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
D、中国改革开放30年使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喜看今朝,江山如画,河清海晏,一派繁荣景色。
4、下列名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春节前,天津的“老字号”出现了“井喷”现象,“耳朵眼炸糕”卖火了,“狗不理包子”卖空了,“十八街麻花”卖疯了:传统食品销售异常火爆。
B、自从1921年12月4日阿Q在北京出版的一份报纸上亮相以来,一直是人们的目光聚集的焦点,呈现出人人竞相议论阿Q的文化奇观。
C、大量事实表明,90%的长期吸烟者,记忆力和嗅觉灵敏度都明显迟钝和减退。
D、梵高在死了很多年以后,评论家才像天文学家发现新星一样仰望他,赞叹他,而这一切和寂寞痛苦的梦高毫不相干。
5、填入横线上的内容,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今年清明刚过,这好雨就来了。 。一群孩子还在这霏霏细雨中玩着篮球,他们似乎并没有发觉;即使发觉了,恐怕也会是“斜风细雨不须归”吧。
①你再看看地面吧!一点点颜色变浓,而后渐渐有了小水泊,那若蜻蜓点水的纹圈不就是春雨的杰作吗?
②杜甫在《春夜喜雨》里说春雨“润物细无声”,今年这雨除了无声,还隐匿了行迹。
③你看看黝黑的门洞吧!那细若蛛丝的不就是春雨吗?
④你再看看笼于烟雨蒙蒙中的远山吧,那不是披了轻纱的少女的胴体吗?
⑤行于这雨中,你只觉得天潮潮、地湿湿,脸颊莫名凉爽,而你却发觉不了它。
A、⑤③④①② B、③①④②⑤ C、②⑤③①④ D、⑤②③④①
6、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借写香菱学诗,表达了对王维、杜甫、李白等唐人诗作的欣赏,也表达了自己对诗艺的一些看法。他特别强调诗要有新意,要寄寓情感,不能以辞害意等,这是一种明达通脱的观点。
B、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这是孙策临死时留给孙权的忠告。事实也验证了他的准确性,张昭主外事时主张投降袁绍;周瑜主内事时把孙权的妹妹嫁给了刘备。
C、他们开始捶门,又叫“三少爷”,也没有用。觉慧在里面大声说:“我不开。我屋里没有鬼!”他索性走到床前,躺下去,用手蒙住耳朵,不去听外面的叫声。高老太爷病重,在陈姨太的提议下,开始为高老太爷捉鬼治病。当整个高公馆都笼罩在浓重的祈神活动之中时,“只有这两扇门是紧紧关住的”。 (《家》)
D、堂 吉珂德第一次出门时带个仆从,把客厅当做堡垒,把妓女当成名门闺秀,又把店主当成堡垒长官,还要求“堡垒长官”给他封赠。第二天,他回家置办行装。途中,他搭救牧童,把商人当兵马冲杀。结果,他被一个骡夫打下马来,躺在地上动弹不得。最后被同村邻居搭救回家。 (《堂吉珂德》)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人们通常把缺乏音乐感知能力、唱歌找不着调的人称为音盲。近些年来,科学家们对此展开了研究。他们发现,有些人缺乏把握音调的能力是因为从小没有受过音乐训练,这些人只要经过训练即可逐渐恢复音乐能力;而有些人可能患有“失歌症”,正是这种病症夺去了他们的音乐本能。
早在19世纪就有文献对失歌症进行了描述,文献里记载了许多人终身对音乐没有认知的轶事。不过,直到2002年,第一份研究失歌症的论文才正式发表。这项研究的负责人是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的伊莎贝拉•珀利兹。
珀利兹说,多数人都能轻易分辨音高的细微差别,但对失歌症的患者来说,即使两个音相差一个八度,他们仍然察觉不出变化。此后,珀利兹的研究小组又发现了许多类似的病例。这些人拥有正常的听力、智力和记忆力,却完全无法感知音乐。对他们来说,大多数曲调听起来都差不多,如果听不到歌词,即使很熟悉的歌曲他们也听不出来。不和谐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