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教案1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四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1/28 21:19: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4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探究式学习教案之
《前赤壁赋》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把握本文的情感线索,体会本文“文境邈不可攀”的特点。
2、 能力目标:体会本文融记叙、抒情、议论为一体的特点。
3、 德育目标:学习作者历经磨难后开朗乐观的豁达精神。
教学设想:
1、 重点:见教学目标1、3。
2、 难点:见教学目标2。
教学方法:
探究法(课前预习发现问题、课上讨论解决问题并生成知识)。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预习要求:分组研读课文,从文章的词语句子、情感哲理、写作特色等方面提出问题。
  二、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整理学生的问题,并制作课件
三、课堂互动
(一)检查预习:
师:同学们,都说苏轼是位少见的旷世奇才,你们能具体说说吗?
学生可能回答1、苏轼是豪放派词风的创始人。他的词豪放高旷,情浓意远,我们学过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这一风格的代表作。
   学生可能回答2、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散文:情理交融,汪洋恣肆,当时就有"苏氏文章擅天下"的美誉。
学生可能回答3、他还称得上是一位高级厨师。"东坡肉"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学生可能回答4、中国古代楷书有"颜、柳、欧、苏"四大流派,这里的"苏",就是苏轼,可见他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之高。
(二)导入新课
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湖北黄冈。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有些像鼻子,人们就称它为赤鼾矶;又因为山崖陡消如一而墙壁,所以它也被称为赤壁。宋神宗元年,苏轼遭受政治迫害,被贬谪到黄州已经两年了。“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水中的鲜鱼,山间的新笋,江城的一切风物,都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了莫大的慰藉。这时,他曾站在江边的赤壁上,眺望如画江山,唱出“大江东去”的豪放歌声。他还在七月十六日一个幽静的夜晚,驾舟畅游于赤壁之下的长江水面,写下了千古名作《赤壁赋》。
(三)听课文朗读带,总体把握课文
 师: 听完朗诵,你对《赤壁赋》有什么感觉?
  学生可能回答1、我感受最深的是抑扬顿挫的声韵之美。
  学生可能回答2、自己读不出的东西似乎一下子有了感悟。
  学生可能回答3、我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师:很好!著名现当代作家巴金曾说《赤壁赋》给人潇洒神奇、出尘绝俗的纯净的美感。我们同学在预习中也读出了这一点。
(四)请看下列问题,我们共同探讨:
问题一:文章第一段的景物描写美在何处?为什么写得赛似仙境?你是如何理解月亮“徘徊”的?
学生讨论。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