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卫辉市第一中学2012届高三第四次月考全科试卷(5科6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河南省卫辉市第一中学2012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试题(5科6份)
河南省卫辉市第一中学2012届高三第四次月考理科综合试题.doc
河南省卫辉市第一中学2012届高三第四次月考数学(理)试题.doc
河南省卫辉市第一中学2012届高三第四次月考数学(文)试题.doc
河南省卫辉市第一中学2012届高三第四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doc
河南省卫辉市第一中学2012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英语试题.doc
河南省卫辉市第一中学2012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doc
绝密★启用前
河南省卫辉市第一中学高三第四次月考
语文试卷
考试范围:全部;考试时间:15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一卷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红豆小史
红豆入诗,始于王维《相思》。王维诗中的相思,是指爱情,还是泛指爱情及友情,或有不同理解。根据王维以前红豆树得名相思树的爱情故事已经流传于世,以及用王维诗红豆相思之典故的唐代诗词,如敦煌曲子词《竹枝子》、温庭筠《南歌子》、韩偃《玉合》等,其中相思特指爱情,可知红豆树得名相思树的爱情故事传说为王维《相思》诗所汲取,王维诗中的相思是指爱情。
红豆象征相思、爱情。这是红豆意象的本义。红豆的形象,红艳艳、亮晶晶,红豆的性格,热烈、温润、玲珑、精致、坚贞,也确实是爱情的绝妙象征。诗中“此物最相思”之句,意味着红豆象征相思、爱情,已经是盛唐人普遍的默契。
红豆的象征内涵,在王维以后的唐诗宋词中获得显著发展。如赵崇嶓《归朝欢》:“交枝红豆雨中看,为君滴尽相思血。”比较王维诗与其后的唐诗宋词,红豆意象同是象征相思、爱情,但是王维以后唐诗宋词中的红豆相思,往往写出了相思双方之间的被阻隔。这一特点。在王维诗中只是潜在地涵有,而在王维以后的唐宋诗词中,则获得显性化表现。这种红豆相思的典型品格,其实更为符合《古今诗话》所载红豆树得名相思树的爱情故事原型。
在中国文学史上,红豆的第二象征意义是故国之思。红豆意象象征意义从男女相思到故国之思的这一转变,发生于唐代安史之乱之后,发展于明末清初时期。红豆意象的第二象征意义,包含唐朝人的故国之思,明遗民的故国之思。
就在王维作《相思》诗之后不久,红豆意象象征意义的发展演变,超越了红豆相思的本义。安史之乱爆发后,李龟年在潭州(今湖南长沙)唱“红豆生南国”,“合座莫不望行幸而惨然”,在这个故事中,红豆象征唐朝人的故君之恩、故国之思。乐工李龟年本是唐明皇的梨园弟子,王维红豆诗作于唐明皇的盛唐时期。这是李龟年唱红豆诗,歌唱者与满座听众联想起明皇与盛唐,为明皇的失位和盛唐的毁灭而惨然的原因之一。红豆热烈、坚贞的品格,红豆所象征的相思、爱情,与故国之思、爱国热情之间,具有明显的相似性。这是唱红豆诗而触发起故国之思的原因之二。
明末清初遗民诗人群体,充分地开发了红豆象征爱国这一虽故犹新的资源,创作出一大批隐喻象征忠爱故国的红豆诗,宛如百花怒放。而且明末清初红豆诗,往往具有诗人亲自参与复明运动的背景和内容,故不同于一般单纯抒情的遗民诗。常借李唐时事,以暗指明代时事,并极其用心抒写己身在明末政治蜕变中所处之环境,而且有意改变古典之细节,以确指今典。
红豆相思的本义,在明末清初红豆诗中也同时获得表现。女性爱国志士参与反清复明的政治活动和文学活动,使明末清初红豆诗兼有象征男女相思和故国之思的双重意蕴。明末清初红豆诗因此而格外鲜艳夺目。在中国诗歌史上,这是红豆意象的第三层象征意义。
1.下列说法,不能证明王维《相思》中的“相思”是指爱情的一项是
A.王维以前红豆树得名相思树的爱情故事已经流传于世。
B.一些唐代诗词能用王维红豆相思之典,其中相思特指爱情。
C.红豆象征相思、爱情,已经是盛唐时人们的普遍默契。
D.红豆树得名相思树的爱情故事传说为王维的《相思》诗所汲取。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