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高二12月阶段检测历史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2小题,约6730字。
湖南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高二12月阶段检测(历史)
word版命题范围: 必修三第1-21课时量:6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西方历史哲学家柯林伍德指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在这里,柯林伍德强调的是A.历史学离不开人的主观判断 B.一切历史都可以被置换为思想史C.思想史决定了整个历史的发展 D.思想史构成了全部历史的主干
【解析】答案:A。
2.某公司有一匾额如下图,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①匾文的观点出自于道家 ②匾文的字体使用的是篆书 ③匾额落款的时间采用的是干支纪年法 ④匾额彰显了该公司的发展理念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答案:D。匾文内容主要是儒家思想,①不选。
3.“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上述材料说明荀子
A.强调“法”是“礼”的基础 B.主张礼法并施
C.提倡严刑峻法 D.主张“仁政”是治国的根本
【解析】答案:B。荀子首先是儒家代表人,但他主张法治,应该说是“以礼入法”,A项不符。C、D两项均不能全面反映材料。
4.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在材料中,朱熹所主张的是
A.心即理也 B.一概反对人的欲望C.反对违反社会规范的欲望 D.理是万物本原
【解析】答案C。注意朱熹是分情况对待“欲望”。故选C。
5.梁启超在论及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指出“盖权臣之消长,与专制政体之进化成比例,而中国专制政治之发达,其大原力有二端:一由于教义之浸淫,二由于雄主之布划。”材料中“教义之浸淫”指的是
A.统治者利用宗教大力维护自己统治 B.宗教的欺骗性使人民群众丧失了斗争精神 C.儒家思想对维护封建统治产生了重大影响 D.中国君主专制意识根深蒂固
【解析】答案C。所谓“教义之浸淫”,是指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专弘此术以化天下”。
6.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得斯的《德行》诗:“有个故事说,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由纯洁女神们掩护/凡人眼睛看不见/除非从心底流出血汗/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下列人物的思想与诗句最为契合的是
A.普罗泰戈拉 B.苏格拉底 C.梭伦 D.彼特拉克
【解析】答案B。与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思想相符。
7.张岱年等主编《中国文化概论》中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同为启蒙思想,而后者却被看成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主要是因为
A.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准备 B.促进了亚洲国家的社会改革C.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D.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思想理论武器
【解析】答案:D。近代社会指资本主义社会,欧洲启蒙思想家为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和思想基础,故选D项。
8.历史学家们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和科学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精神层面现代化的进程。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之处是
A.促使人类自立、自觉、自信意识的形成 B.摧毁了宗教的精神枷锁C.使宗教宽容主张被广泛接受 D.确保了代议制的逐步建立
【解析】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