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新安江中学2012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7题,约5870字。答案扫描。
浙江省新安江中学2012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25小题,共50分)
1.王国维在《商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籍,而争之易生,其弊并不可胜穷。”这段话的主要含义是:
A.指出嫡长子继承制的弱点
B.嫡长子继承制的出现具有历史必然性
C.没有比嫡长子继承制更好的权力交接制度了
D.嫡长子继承制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2.有学者指出,“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宰相府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这因蒙古人征服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行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由此可见,元代行省
A.为了监察地方 B.为了地方自治的方便
C.为了从军事上控制地方 D.为了提高汉族官僚的权力
3.“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段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有:
①分封制 ②郡县制 ③皇帝制度 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A.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某本古书上有这样的记载:“上谕文武百官曰:‘朕自临御以来,十有三年矣,中间图任大臣,期于辅弼,以臻至治。故立中书省以总天下之文治,都督府以统天下之兵政,御史台以振朝廷之纪纲。岂意奸臣窃持国柄,枉法诬贤,操不轨之心,肆奸期之蔽,嘉言结于众舌,朋比逞于群邪,蠹害政治,谋危社稷……赖神发其奸,皆就殄灭。朕欲革去中书省,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据此,这位“上”,应该是
A.秦始皇 B.唐太宗 C.明太祖 D.明成祖
5.明清时期的松江地区出现了“棉七稻二”甚至“棉九稻一”的农业经营新格局,这种格局的出现说明了①农业生产商品化提高 ②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棉纺织行业出现 ③松江地区棉纺织业十分兴盛 ④农村专业生产区域逐渐形成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④
6.“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7.右图是民国初年的传单,其最大的史学价值在于
A.足以证明袁世凯的专制祸国殃民
B.能够说明当时的工商业极为萧条
C.可作为研究五四运动的一手材料
D.印证了白话文运动的巨大影响力
8.“从18世纪以来,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人权.讲法治.讲个人尊严,这些价值通过五四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中间,就是文化传统所不可或缺的一些基本价值。”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院院长杜维明这句话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