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和辛弃疾词风的比较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网络和语文教学的结合,可以借鉴<br>
==============================<br>
一、学习目标<br>
认知目标:了解两位词人的生平,熟悉两位词人的词作,了解历来人们对两位词人词作的评价。<br>
情感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br>
能力目标:养成以网络(计算机)作为工具,自主学习、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提高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后一个能力目标主要体现在对两位词人词风的研讨上,而且在这两个能力目标上,后者是主要的)<br>
<br>
二、 学习内容及重、难点分析<br>
本课属于研究性学习课,具体内容为李清照和辛弃疾两位词人词风的研究。<br>
主要解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问题。<br>
所谓“是什么”,也就是要学生了解两位词人的词风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br>
所谓“为什么”,也就是要学生分析两位词人词风的形成有哪些因素,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而又是有一定影响的。<br>
所谓“怎么样”,也就是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两位词人词风的评价,培养初步的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br>
<br>
三、 教学对象分析 <br>
高二学生已经初步具备电脑操作的基础水平,但熟练程度还远远不够,因此必须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针对性训练(主要包括文字输入、查询功能、留言簿、邮件等的运用),以提高课堂效率,保证教学进度的顺利进行。<br>
学生已经学过两个单元的古典诗词,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本课题不是属于知识量储备的问题,而是属于审美鉴赏的能力的问题。难度系数比较高,学生掌握程度不高,要在知识储备的基础上综合提高,开拓创新,深入研究。<br>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宜采用查找法(利用网页提供的搜索引擎进行查找,查找所要的信息或相关信息,并对之进行处理)、讨论法(对相关问题的讨论,形成一定的看法并通过留言簿、邮件等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提出疑问)。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不受拘束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畅所欲言。<br>
<br>
四、教(学)法设计 <br>
在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适应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构建“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随着网络技术在学校教学中的广泛运用,网络环境中的教学以其特有的科学性和高效性,显示出独特的内在魅力。网络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巨大动力推动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术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一切因素进行革命。在语文学习方面必将有一场学习的革命。<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