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姜堰市姜淮学校2012届高三12月考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9小题,约8160字。
江苏省姜堰市姜淮学校2012届高三12月考
历史试题2011-12-6
姓名
第Ⅰ卷(选择题50分)
一、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有且只有一个最佳选项)
1.班固说:“古代天子建国,诸侯立家,从卿大夫到庶人,各有等差。人们尊奉并服侍上级,而在下位的人也不会有逾越的念头。”接着又说:“五霸,三王之罪人也;六国,五霸之罪人也;四豪(信陵君等四君子),又六国之罪人也。”从材料中可以看到
A.夏商周与春秋的结束,是由于在下位的人没有逾越的念头
B.从夏商周到春秋到六国抗秦再到战国,时间次序不可变更
C.三王、五霸、六国、四豪都是古代人们严守身份等差的实证
D.从夏商周到战国后期,政治特征呈现逐渐远离古代理想的趋势
2.下列思想与古代农耕经济相适应的有:①“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②“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③“使民重死而不远迁”④“儒者以纲常立教,为人子为人妻者,既失个人之独立人格,复无个人独立之财产”
A.①②B.①③C.①②③④D.②④
3.学者指出:在西周封建制度下,同姓集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当时,姓、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到战国时代以后,姓氏的分野逐渐泯除,平民逐渐获得姓氏。平民得姓一事与下列哪个趋势的关系最直接
A.赋役制度的变化B.以孝道治天下
C.郡县制度的发展D.皇帝制度的形成
4.近年来,广州与福建泉州在争夺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上产生一些争论,如果你支持广州,以下最有力的证据是
A.2002年广州召开大型的“海上丝路与广州港”学术讨论会
B.《汉书》记载,汉朝船队到达了东南亚、印度洋南岸和斯里兰卡等地
C.1993年出版的《论广州与海上丝绸之路》一书
D.广州汉墓出土的大量舶来品及广州南海神庙、清真先贤古墓等遗址
5.以下为青铜文物、文物上的拓片(钟鼎文)及其部分译文,联系商周历史,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①商周时期的青铜铸造已达很高水平②钟鼎文是一种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
③拓片部分内容涉及到西周王朝建立④现存的商周时期青铜器全部为礼器
A. ①②B.③④C. ①③D.②④
6.下列各史料片断,可用来研究明太祖“海禁”政策的背景的是
A.“逾年,新倭人至,屡寇浙东三郡”
B.“且闻华民惯见夷商获利之厚,莫不歆羡垂涎”
C.“英吉利在西洋诸国中较为强悍”
D.“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
7.古希腊作家希罗多德(约前484─前425年)说:“在这里发表出来的乃是哈里卡尔纳索斯人希罗多德的研究成果,他之所以要把这些成果发表出来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至于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为了使希腊人和异邦人的那些值得赞叹的丰功伟绩不致失去他们的光彩……”下列能成为希罗多德记载的“希腊人的丰功伟绩”的是
①实行直接民主,是西方民主的源头②颁布了适用于一切自由民的万民法
③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④民主政治促进学术、文艺多元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最主要是指
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
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D.提出“修约”,扩大市场
9.1860年英法联军时,英国人可以轻易地雇到中国劳工为英国侵华战争工作;但到1884年中法战争时,香港的苦力却拒绝帮法国的船只装货。下列最能解释这种现象的是
A.1860年中国劳工为英军工作,印证「工人无祖国」的说法
B.1884年时,中国劳工生活已大为改善,毋须再替外人卖命
C.西方列强一连串的侵略中国,激发了中国劳工的民族情感
D.中法战争波及香港,影响生计,故当地苦力不愿为敌效力
10.2009年2月,温家宝总理访问英国,并在剑桥大学演讲,其中说道:“我深爱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历经磨难”与“自强不息”的对应组,不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三元里人民抗英、中国人学习西方
B.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兴办民族企业
C.甲午战争——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D.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维新变法运动
11.20世纪上半期上海某店贴过这样一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