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高二中2014届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2小题,约3240字。
2014届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3分,共60分)
1、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货币必须是( )
A.价值不变的特殊商品 B.想象的货币 C.现实的货币 D.一种价值符号
2、纸币由国家发行,其发行量必须( )
A.以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 B.以满足人民的需要为限度
C.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D.与待售商品总价格相一致
3、支票的使用大大方便了商品交换与人们的生活。要使用支票就必须在商业银行开设
A.个人活期帐户 B.定期储蓄帐户 C.活期存款帐户 D.定期存款帐户
4、在我国外汇市场上,下列情况属于外汇汇率升高的是( )
A.100欧元兑换的人民币由原来的999元到1001元
B.100美元兑换的人民币由原来的827.30元到826元
C.100元人民币能够兑换更多的日元
D.人民币币值上升,外国货币币值下降
近年来,原油价格持续上涨。为降低对石油的依赖程度,我国乙醇汽油的使用在不断增加,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国。此外,受油价过高的影响,美国市场中型汽车的销量持续下滑。根据材料,回答第5—6题。
5、高油价推动乙醇燃料的生产与使用表明( )
①价格变动可以调节生产,对生产经营有重要影响
②价格决定生产,某种商品价格越高,从事该商品生产的越少
③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增加对该商品的替代品的需求
④某一种商品的价格的提高,会使这种商品的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6、受油价过高的影响,汽车销售量下滑,说明( )
①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②一般来说,价格变动会引起商品的需求的变化
③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使该商品的替代品的需求量减少
④市场应该增加汽车的供给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7、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及文化民俗等因素都有可能使商品的价格受到影响,但这些因素都是通过改变供求关系实现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情况中能够使商品的价格上升的有( )
①需求扩大 ②需求缩小 ③供给扩大 ④供给缩小
A.②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居民消费是不断变化的,人们通常所说的“三大件”的变化就是生动的事例。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三大件”是指缝纫机、手表和自行车。以后“三大件”逐渐演变为彩电、冰箱和洗衣机,电话、空调和计算机,轿车、房子和旅游。据此回答第8—9题。
8、从消费的内容来看,缝纫机、手表和自行车的消费高于( )
A.物质生活消费 B.精神文化生活消费 C.劳务消费 D.享受资料消费
9、决定居民消费从低级逐渐向较高层次发展的根本因素是( )
A.对外开放程度 B.经济发展水平 C.财政收入情况 D.通货膨胀水平
10、当前,部分中学生在日常生活消费中出现追求名牌的风气。针对这种现象,正确的态度应该是( )
①摒弃盲目攀比,但不反对名牌 ②名牌现代、前卫,崇尚名牌合情合理
③反对盲目攀比,摒弃名牌 ④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理性对待名牌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
B.国有经济是与我国比较高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经济成分
C.国有经济掌握国民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D.国有经济的发展壮大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关键
12、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的根本区别是( )
A.经济规模的大小 B.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C.是否以雇佣劳动为基础 D.是否以赢利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