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重庆一中高2014级高一上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3小题,约5060字。
秘密★启用前
2011年重庆一中高2014级高一上期半期考试
历 史 试 题 卷 2011.11
历史试题共6页。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 (选择题 共60分)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这说明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对象是
A.先代贵族 B.功臣 C.王族 D.少数民族首领
2.教育部要求各级学校于2010年春节期间组织学生参与“给祖国母亲拜大年”活动。拜年内容为:一拜壮美河山,二拜炎黄始祖……中华民族这种重视血缘亲情的文化传统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内外服制
3.从下面的几幅青铜器图片可以看出,商周时期我国的青铜器主要用于
四羊方尊 三角援戈 人面纹方鼎 乐府钟
A.农具和酒器 B.礼器和兵器 C.礼器和农具 D.兵器和农具
4.“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此处“六合”不包括下列哪一诸侯国
A.韩国 B.楚国 C.晋国 D.燕国
5.右图是秦阳陵虎符,铜铸,中分为二,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
符,右才 ,左才阳陵。”(注:才即在)调发军队,必须左、
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上文 “右才”后空缺部分是
A.皇帝 B.太尉
C.御史大夫 D.丞相
6.美籍华人历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 D.内阁制代替三省六部制
7.据史料记载,仅从元朔二年至元朔六年(前127年-前123年),封侯的数目多达121个,甚至一日之内竟有24人同时封侯(注:元朔为汉武帝年号)。武帝此举符合他采取的何种政策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附益之法 C.推恩令 D.消除藩镇割据
8.《新唐书•百官制》:吏部尚书一人,正三品……掌文选勋封考课之政。据此判断,吏部官员的主要职能是
A.起草政令 B.审核政令 C.科举考试 D.选拔官吏
9.北京大学出台2009年自主招生政策,拒招不孝敬长辈的学生。这不禁让人们想到了古代的“孝廉”。以孝廉为标准选拔人才的制度是
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八股取士制
10.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
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11.“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众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A.派遣文臣担任地方官 B.削减节度使的实权
C.设三司使管理财政 D.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12.右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
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13.“雍正七年(1729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印藏内奏事太监处,有事请而用之。”这段材料表明军机处
①因军事需要而设置 ②降低了行政效率 ③参与国事决策 ④由皇帝的亲信组成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