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宁一中2011-2012学年度高三第二次定时练习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52题,约8220字。答案扫描。
山东济宁一中2011—2012学年度高三第二次定时练习
历 史 试 题
(时间1 00分钟,分值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清朝咸丰皇帝继位后,封弟弟奕诉为恭亲王。1861年,咸丰皇帝病逝,将帝位传给年仅6岁的儿子载淳,而不传给身体健康、且有一定政治才能的弟弟奕新,这种做法 ( )
A.为了调和清廷内部斗争 B.符合分封制的要求
C.是慈禧发动辛酉政变的结果 D.符合宗法制的原则
2.在北京曾经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从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3876枚。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也有燕国货币出土。 对以上信息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 B.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
C.诸侯国之间商业贸易往来频繁 D.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心
3.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 )
A.唐朝通过增加宰相数量分割相权 B.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C.宋代设立枢密院来分割丞相的财权 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
4.隋唐时期,科举制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它与以前的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相比,不仅更有利于“唯才是用”,还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包括 ( )
①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②扩大了封建政权的社会基础③有利于封建教育的发展④打击了世家大族的势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下列是从古诗“一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 )
A.农民生活艰辛 B.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
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D.土地兼并严重
6.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 )
A.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 B.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C.选官制度的变化 D.宗法制的终结
7.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 )
A.农工比重适当 B.百工亦为本业 C.农业依赖百工 D.农工任其消长
8.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