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年级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3小题,约7150字。
陕西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期中考试高三年级历史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60分)
1.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①三省六部制 ②明朝的内阁
③清朝的军机处 ④宋朝在中央设置中书门下,在地方设置通判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2.“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3.在官方史籍中,清代人口数字有史以来第一次在乾隆六年(1741年)突破了1亿大关(1.4亿),并相继在乾隆二十一年(1766年)突破2亿,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突破3亿,道光十四年(1834年)突破4亿。这种所谓的”人口爆炸”
A.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B.对农业社会形成较大压力
C.是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 D.是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的产物
4.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天理灭人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5.天津杨柳青年画《春牛图》反映了我国立春重要的民俗—“鞭打春牛”。春牛不是活的耕牛,而是泥捏纸粘的“土牛”。据考证,这一风俗在周代已经出现,《周礼》中的“出土牛以送寒意”就是最早的记载。“鞭打春牛”的习俗反映了
A.我国古代对牛等动物的崇拜 B.牛耕在西周时已经出现并推广
C.生产方式对生活习俗的重大影响 D.我国古代农耕文明高度发达
6.《礼记•表记》中说:“夏道尊命,殷人尊神,周人尊礼。”对周人“尊礼”理解正确的是
A.以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分封制度 B.以人为本,创立完整的礼仪制度
C.否定天命神权,重视伦理道德 D.反对暴政,以儒家思想治理天下
7.鲁迅先生在《看镜有感》中有一段很有名的话:“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