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诗歌内容的把握。
 2、通过分析意象,强化对作者爱情观的理解。  
 二、教学步骤:
 1、导入:
 本单元是诗歌单元,一路走来,我们领略了伟人毛泽东的万丈豪情,体味了诗人穆旦的赤子情怀,而此刻,我们将与一株美丽的木棉相逢,倾听一位不平凡的女性发出的爱情宣言《致橡树》。  
 2、作者介绍: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福建省福州市人。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写有许多著名的朦胧诗,如《四月的黄昏》《这也是一切》《呵,母亲》《思念》《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双桅船》《也许》等。其中《双桅船》获中国作协第一届全国新诗二等奖,《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  
 3、朦胧诗:产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内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代表诗人还有顾城、北岛等。
 4、分析课文:
 (1)  这位朦胧派代表诗人的爱情宣言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屏神静听那来自心灵深处的真实表白。(先听录音,再订正读音,再请同学们齐读。)  
 (2)作者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为什么?
 让我们先听听美丽的木棉树的回答吧!她说:爱情不应该是这样的。
 ①老师范读。
 ②分析:
 A、首先,攀援的凌霄花。
 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这是一种“极力攀附”的爱情。木棉对这种爱情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坚决予以否定。课文中有三个字:“绝不像”!其中哪一个字可以体会到作者决心之大?绝!  
 B、其次,痴情的鸟儿。
 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的鸟儿,木棉树又抱有什么样的态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