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冀州中学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年级历史试题(2套)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A卷,共53题,约12670字。B卷,共57题,约12670字。
河北冀州中学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年级历史试题(A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题分数:100分
1、“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
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2、中国古代常以左右来区分人或事物的远近尊卑。唐宋时期都是左官高于右官,到了元代,不但以右官居上,更是发展到连科考取士也分左右榜,蒙古人列入右榜,汉人则在左榜。而到了明朝,又回复了尚左的传统。据此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左右观的变化带有时代特征 B.左右观与其民族文化相关
C.左右观的变化体现社会进步 D.左右观是等级社会的产物
3、以下关于图8所示时期地方管理情况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因“强干弱枝”而致地方困弱
B.民族对峙致使对地方控制松弛
C.幅员辽阔,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D.体制创新,适应疆域扩大需要
4、著名国学大师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提到: “直到宋朝,太祖赵匡胤开国为帝时,建德二年,巧逢三个宰相相继去职,太祖欲派赵普为宰相,但皇帝昭敇一定要经宰相副署,此刻旧宰相已全体去职,一时找不到一个副署人,该项敕令,即无法行天下。……如是再四商讨,
始决定由当时开封府尹副署盖印行下。……恰巧当时开封府尹是赵匡义,又系宋太祖的姻亲胞弟,后来即为宋太宗;这才算完备了这一昭敕的法定手续。”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皇权与相权的激烈斗争 B.用人唯亲
C.注重制度 D.皇权受到削弱
5、我国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 )
A.秦丞相府 B.唐尚书省 C.元中书省 D.清军机处
^^^^^^^^^^^^^^^^^^^^^^^^^^
河北冀州中学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年级历史试题(B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题分数:100分
1、1881年12月《花图新报》载:“中国之设电线(电报线)也,始于同治十二年,由上海达吴淞,长三十余里,接连海底电线。……至中国自设之电线,则于同治十三年,由福州城内通至制造局,长三十六里。其经费出自中国,操持仍属西国。后因台湾有事,力筹防御,电线公司请于闽督……光绪七年,将造电之物料,运至台湾。自台湾府城直达大高(地名),约百里,皆电报局学生经办,无西人襄助。”从上述史料中,可得出的正确历史信息有
①有线电报进入近代中国最早是在上海 ②中国最初架设电报线时主要依赖外国
③中国自主创办的有线电报最早出现在台湾④台湾架设电报线最早是出于军事目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辛亥革命百年的脚步日益临近,位于武昌阅马场的“红楼”成为旅游热景。在楼中珍藏着一部1911年10月16日由军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鄂州约法》。约法规定:“鄂州政府由都督任命的政务委员、议会、法司等部分构成……人民一律平等,有言论、集会结社、通讯、信教、居住等自由……都督由人民公举,任期三年,连任以一次为限……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议会可以向政务委员提出条陈、质问,要求答辩或弹劾。”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
A.它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第一次以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B.它的颁布意味着中国乃至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
C.它的颁布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标志着中华民国成立
D.它的颁布极大地提升了武昌起义的民主革命色彩和革命意义
3、毛泽东在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教训时指出:“我们党开始也不懂得农村工作的重要性,把城市工作放在第一位,农村工作放在第二位。”此处的“开始”是指 ( )
A.国民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4、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有
①中国战场拖住日本总兵力的2/3以上 ②中国人民共歼灭日军l50多万,占其死伤人数的70% ③美国宣布为援助被侵略国家制定的《租借法案》适用于中国 ④苏联出兵击败日本关东军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历史时代进行划分是历史研究的内容之一。有历史学家将中华民国成立前的中国历史划分为“域内文明的成人时代”“中华民族文化的蜕变时代”“中国民族的争存时代”“东西文明的接近时代”四个时代,下列各项中最有可能成为其分期依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