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全科试卷(8科9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江西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全科试卷(8科9份)
江西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doc
江西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理科数学试卷.doc
江西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doc
江西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doc
江西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文科数学试卷.doc
江西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doc
江西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卷.doc
江西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江西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doc
江西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命题人:朱澄能 审题人:王云 2011.11
第I卷 (选择题36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克扣(kè) 旖旎 (yǐ) 扛鼎 (káng) 大笔如椽 (chuán)
B.殷红(yān) 绯闻 (fěi) 通缉 (jī) 金蝉脱壳(qiào)
C.铜臭 (xiù) 佣工 (yōng) 巷道(hàng) 拾级而上(shè)
D.奇葩 (pā) 谂知(niǎn) 喘息 (chuǎn) 解甲归田 (jiě)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签署 发贴子 雍容华贵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B.贯例 哈蜜瓜 额手称庆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C.延袭 震慑力 眼花瞭乱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D.宣泄 扫描仪 不容置疑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漂亮而有个性的新车型越来越多,这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可以择善而从。
B.任何科学,都是人类长时间共同积累起来的智慧结晶。颠扑不破的保存下来,是非难定的暂时存疑,不符实际的一概剔除。
C.已经有过四次合作并饰演了三次夫妻的张嘉译与颜丙燕,对彼此的性格和习惯都相当了解,所以在《借枪》中再度合作起来更加默契,演起对手戏来驾轻就熟。
D.一个多月前还叫嚣在南海领土争议问题上不惜与中国动武;一个月后却率领近300人的政商代表团,浩浩荡荡到北京访问,临行前更公开承认,中国有13亿人,只有9500万人的菲律宾是打不过中国的。前倨后恭,莫此为甚,这就是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当今的环境保护技术不仅做到了生产过程不浪费资源,不污染环境,保证产品使用的清洁高效,而且产品使用后废弃物的有效回收和循环利用。
B.一旦确定了某个特定节日的纪念物,商家、企业就可以设计、生产、经营相关的物品,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就有了重点宣传的目标。
C.虽然现在所学的一些专业课,对我们很陌生,学起来比较吃力,不过我相信,在老师的帮助下,只要下苦功,就一定能够学好。
D.某院医护人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携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输入到患者体内,致使这些患者旧病未除,又染新疾,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5.依次填入下列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苏轼的一生,确实是儒道释三家并用,对人民 , ;对生活, ;对人生, ,一切纠纷烦恼皆视为虚妄,于是全部淡然释怀了。
①以轮回空无的虚幻的观念来对待
②以宽恕厚爱仁义为怀的观念来对待
③以无可无不可适意的观念来对待
A.②①③ B.③②① C.①②③ D.②③①
6.下列有关文学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听到“血光之灾”的鬼话后,瑞钰的最后一道防线也被攻破了。她收拾起假的笑容,伏在桌上低声哭起来,拒绝到城外分娩。觉新认为“担当不起那不孝的罪名”,只好依从;觉民态度坚决,主张反抗。
B.《三国演义》中,关羽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和千里走单骑,都给曹操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曹操非常欣赏关羽的英武,派张辽劝说关羽归降。
C.《哈姆雷特》的情节是关于丹麦王国的一个古老的故事。主人公哈姆雷特是一个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是个有理想、好思索的人文主义者。作品在刻画这一形象时主要运用独白的手法,展示了主人公的内心活动,揭示出了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冲突。
D.“脂粉香娃割腥啖膻”,说的是豪爽的史湘云和宝玉烤了鹿肉来吃,还说吃这个方爱吃酒,吃了酒才有诗。谁知她吃了肉、喝多了酒竟醉卧在石凳上,“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睡着了嘴里还嘟嘟囔囔的吟诗。(《红楼梦》)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人是能够思考的动物,因此现代人类的动物分类学名称是“智人”。然而思考的能力须经过训练始得发展。不同文化训练思考的方法各有所长,于是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思考方式。中国人的思考方式也许有下列几项特色,而这些特色也影响着我们对人、对事、对物的视野与角度。
第一个特色,相对于希腊文化与印度文化的缜密逻辑,中国人比较取径直观与体会。中国人日常语言中成语特多;中国文学中用典是其特色,这两者都采用一连串的模拟,提供一些相近的印象,然后重叠这些印象,建立起一个新的印象。这一过程只能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