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无锡一中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政治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4小题,约14990字。
江苏无锡一中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政治试题
必修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本部分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B.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C.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D.任何哲学都是科学的
2.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对这一论断理解正确的是()
A.哲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人类社会B.哲学是具体科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具有指导作用D.哲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自然界
3.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人的意念直接改变物质结构的主张是()
A.人的主观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主义
B.将上帝的客观精神看作世界本原的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的机械唯物主义
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唯物主义
4.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A.物是观念的集合B.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C.理者,气之依也D.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对物质的理解,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B.宇宙间一切客观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C.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D.除了人脑以外的客观存在
6.物理学家把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称作反物质。1997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在银河系上方有一个不断喷射反物质的反物质源。2002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成功地对反物质原子的内部结构和物理特性进行了研究。从哲学上看,反物质的存在表明()
A.世界的本质并非是物质B.人类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改造自然
C.物质可以产生于人的意识D.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7.《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的这一观点()
A.离开了运动谈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B.离开了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C.离开了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D.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辩证法思想
8.“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一论断()
A.运动和静止是事物的两种状态B.世界上只有运动,没有静止
C.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9.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说:“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牛能绘画,那么它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头牛。”该观点说明()
A.动物也有自觉的意识
B.只要有人脑就能产生意识
C.有什么样的上帝就有什么样的上帝观念
D.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
10.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这是因为()
A.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
B.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D.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对物质产生反作用
11.席勒说:“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因此,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和道德素养,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这说明()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促进作用
B.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D.思维方式可以决定实践方式
12.黑格尔认为,实践就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去“规定”和改造客观世界。这一观点否认了实践的()
A.客观物质性B.无限上升性C.主观能动性D.社会历史性
13.“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这段话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人的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C.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4.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党和政府对发展观、公平观的认识不断达到新的高度。这表明()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B.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
C.真理是永恒不变的D.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15.近年来,世界各国地震频发。但时至今日,人们还无法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这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A.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B.有些自然现象是人类永远无法认识把握的
C.只要掌握地震的规律,才能够避免地震的发生
D.世界上只有不可认识之物,而没有尚未认识之物
16.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但是,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