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开封高中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政治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7题,约6250字。
河南开封高中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政治试题
命题人:李二光 审题人:杨淑慧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第Ⅰ卷(共70分)
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其根本原因是
①自然界是客观的
②人的精神是客观的
③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人类产生之前已经存在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2.自然物及其属性与规律不会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只能根据自然物本身的属性与规律去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这说明
A.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性
B.人们的认识具有客观性
C.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性
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紧密联系的
3.下列对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的表述最正确的是
A.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B.所有物质都是运动的
C.所有的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D.所有的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所有的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4.“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句古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发展的
B.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有规律的
C.规律是客观的,千古不变的
D.事物运动的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5.“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这说明
A.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和永恒的
B.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和无条件的
C.静止是相对的、无条件的和暂时的
D.静止是不存在的
6.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说道:“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说明
A.自然界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B.尊重自然规律就能有效地改造自然
C.要不失时机促成事物发展
D.按规律办事才能造福人类
7.中国审美文化源远流长,历代文人对艺术创作有许多精辟的论述。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在《题画》中说:“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强调“意在笔先”,“趣在法外”。这说明( )
A.绘画创作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B.并非所有的意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C.艺术创作只凭主观虚构
D.艺术创作有其特有的规律
8.下列关于意识的表述,正确的是
A.意识是与物质同时产生的
B.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
C.意识是先于物质而产生的
D.意识根源于人脑
9.在日本,有一种乌鸦,能将坚果丢到公路的斑马线上,让汽车碾碎,然后在汽车遇红灯停车时去吃。据此,有人认为,有些动物也是有意识的。这一观点
A.否认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否认了意识是客观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