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南汇中学2011-2012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全科试题(8科9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上海市南汇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9科)
上海市南汇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化学).doc
上海市南汇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地理).doc
上海市南汇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历史)无答案.doc
上海市南汇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生物).doc
上海市南汇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数学理).doc
上海市南汇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数学文).doc
上海市南汇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英语).doc
上海市南汇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语文).doc
上海市南汇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政治).doc
上海南汇中学2011—2012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题
满分:150分 完成时间:150分钟
一、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5分)
演讲: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过传统节日
⑴今天,中国的传统节日,正在成为全国上下乃至全球华人社会的热门话题。国家有关部门对国家法定节假日作出调整,将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增设为国家的法定节假日。
这是中国文化建设上的大事。它的意义重大而悠远,怎么估量也不为过。
⑵“节日”这词从哪里来,是怎么组合成的?“节”字的原义是什么?节日的节字,原本指竹子长叶、分叉的那个地方。竹节的节是本义,节日的节,则已经是引申。了解这一点,我们就能明白:原来,我们祖先是用竹子来比喻我们的过日子,平常的日子就像竹筒,滑溜溜的,节日就是竹节部分,我们不愿让所有日子都这么“滑”掉,我们要抓住一些特殊的日子好好过,精心过,不一样地过。
⑶那么,哪些日子被我们的祖先派定作为我们日常生活这根“竹子”上的“节”呢?
⑷派定哪些日子作为节日,东西方很不一样,西方的节日每每总是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无论是圣诞节、万圣节还是情人节;中国却不是这样。似乎西方的节日是人和人商量定的,中国的节日却是人和天商量着定下来的。
⑸中国的岁时节日,源头大致有三:其一是按季节气候排定,即二十四节气,比如清明;二是以月之朔望为节,尤其是满月节日,如中秋节,为人们所喜爱和重视;三是月和日奇数复叠者,这就是:正月初一新年、三月初三上巳、五月初五端午、七月初七七夕、九月初九重阳。这些是“大节”,另外还有一些“小节”,比如“二月二龙抬头”,二月十二“百花节”,六月六“晒衣节”,可过可不过,所以叫“不拘小节”。七月十五中元节后来成为佛教节日,另当别论。
⑹一年四季十二个月,季季有节日,月月有节日。节日均衡分布四季,行事充分体现中国人对自然的亲近、对生命的关怀和对人情的呼唤。中国人顺应自然,但又不被动依赖,又能有所作为,相信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所谓“能动地适应”。我们按照自然节律生活、劳动、恋爱、生育,春种夏锄,秋收冬藏。传统节日的设置顾及日月星辰、四季更替、地球和人类之间的关系。中国传统节日是先民们时间意识自觉的产物,是中国人“天人合一”世界观的具体体现。
⑺我这里所谓的“天”泛指大自然。从节日的派定看,中国人是多么重视天、重视天象、重视天意!一月一“元旦”,一年中第一个冉冉升起的旭日;三月三上巳,蛇开始活跃了,让我们亲近春水;五月五端午,毒虫百脚需要好好对付,才能平安度夏;七月七是星星的节日,中秋是月亮的节日,九月九,登山去,斑斓的秋山是一年中的最美。原来,中国的节日尽是太阳的、月亮的、星星的、山的、水的、春的夏的秋的冬的节日。元宵节看起来比较关“人事”一些,它是灯节,足够闹腾,但究其实质,“闹元宵”就是“闹春耕”,是个关乎大地、关乎农耕、关乎丰收的节日,同样与自然关系密切。
⑻我国的岁时节日还非常强调“节物”,比如,梅花是新年的节物,桃花是三月三(后与清明合并)的节物,石榴花是端午的节物,桂花属于中秋,菊花属于重阳。中国古代诗人的节日诗篇,无一不对节物作出描写、加以歌颂。
1.下面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竹节”的“节”字,原本指竹子长叶、分叉的那个地方。
B.“节日”的“节”的意思,是“竹节”的“节”的引申义。
C.我们的祖先用竹子来比喻过日子,特殊的日子就如同竹节。
D.“节”字,还含有过日子如同竹子生长节节高一样的意思。
2.第⑷段讲述我们的祖先“派定哪些日子作为节日”时,为什么要说西方节日的来由?(2分)
3.第⑸段中说“中国的岁时节日,源头大致有三”,请为前两点再各举一例:(2分)
⑴按季节气候排定: ⑵以月之朔望为节:
4.作者在第⑺段中说“从节日的派定看,中国人是多么重视天、重视天象、重视天意”,却又举“看起来比较关‘人事’一些”的元宵节,这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5.第⑿段中的括号和括号里的文字各有什么作用?(2分)
6.文末作者提出要“向大自然学习”,请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向大自然学习的意义。(4分)
二、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21分)
庄周的燕子
格致
今天的燕子,两千多年前就已飞入庄周先生的视线,并引起他的注意。看来他不仅仅喜欢蝴蝶。当他看着燕子围着茅屋飞进飞出,陷入了沉思:鸟儿因为怕人,所以巢居深山或者高树,以免遭受伤害;然而,燕子却是个例外,它就住在人家的屋梁上,却没人去伤害它。想必这便是处世的大智慧了。
庄周先生说到这就不说了,其实,这后边是有一大段空白的。庄子惜墨。几千年前,庄子辞了那个小官,生活可能十分困难,头脑里的思想又像春天开放的花,一层层,一簇簇,一齐挤着向外怒放。庄子写不尽它们,手里钱少,买墨都要算计。有个思想,只能几笔画个轮廓,细节就顾不上了。像采花的蝴蝶,它要去光顾下一朵花。所以,庄周的身后是狂草的墨迹,存在着大量的飞白。那是庄周的思想一路飞奔留下的空白。
庄周的燕子直到今天还活着,仍重复着庄周时代的伎俩,未被人类识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