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厦门翔安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三(上)11月月考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44小题,约11740字。
福建厦门翔安一中
2011—2012学年高三(上)11月月考
历 史 试 题
第Ⅰ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0题40分)
1.《吕氏春秋•宰分览•慎势》言:“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这表明宗法制的目的是 ( )
A.维护宗族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B.保证各级贵族的特权
C.消除诸子矛盾 D.实现长治久安
2.钱穆在《中国历史政治得失》一书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以下各项表述中,最能体现钱穆这一观点的是 ( )
A.秦朝创立皇帝制度和郡县制 B.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C.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 D.清朝雍正时期军机处的设置
3.史学家钱穆指出:“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决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他说的“制度”是 ( )
A.荐举制 B.封邦建国制 C.科举制 D.三省六部制
4.“秦始皇设职授宫, 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 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 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制度是 ( )
A.宗法制 B.皇帝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5.伏尔泰曾这样评价中国的科举制度:“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伏尔泰如此推崇科举制是因为它①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②有利于选拔优秀政治人才③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④为科学研究提供高素质人才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美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 发自商鞅, 极盛于始皇, 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察举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C.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
7.《禹鼎》记载:噩侯反叛伐周,厉王命禹出征,生获其君。这反映了 ( )
A.分封制趋向衰落,尚能维护王权
B.宗法制度开始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