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信息
傅新华 语文特级教师
任教于湖北省天门实验高中
电话:0728-5885050
电子信箱:fu-xin-hua@163.com
议论内容的展开
湖北省天门实验高中 傅新华
高中生写作议论文,往往写一二百字,就产生“写不下去”的困惑。究其原因,许多人
是不会展开议论的内容。就议论内容的展开,这里介绍两种方法。
一、用“起承转合”的结构形式展开议论的内容
“起承转合”的结构模式,体现了议论文结构文章的规律。掌握了这种结构模式,能迅速地在结构上展开全文。请看下面这篇文章所体现的“起承转合”的结构形式。
可敬又可怜的“小蚂蚁”
张家兴
蚂蚁,这大自然的小精灵,曾是我童年时的伙伴。今天,读完“蚂蚁爬墙”的故事,则再一次为它那坚毅不拔的精神所感动。可是,我也可怜这小家伙,为什么不能找一条适合于自己的路呢?
[起:破题,提出议论的中心内容。]
小小的蚂蚁,面对陡峭的墙壁,失败了六次仍不退缩,多么顽强的小生命啊!没有这种精神,哪会有“蚂蚁啃骨头”那样的壮举。在这种信念支持下,也许第七次,小东西就会取得成功。可是,第七次要是也不成功呢?那就第八次。再不成功,第九次,第十次……如果真是这样,我们也不能不对它产生一丝怜悯之情。其实,材料已经暗示我们:此路不通。小蚂蚁,也许高高的墙壁并不是你应该走的路,你为什么偏偏要选择这条路呢?
[承:紧承第一段内容,引述相关材料。]
小蚂蚁的路使我想到了人的成才之路。在这条路上,坚毅不拔的精神同样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必不可少的前提。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诗》三百篇,大抵天下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在外国,更有荷马,贝多芬,海伦•凯勒……大量的事实无不证明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那就是:坚毅不拔是成才之母。
但是,小蚂蚁的悲剧也在上演。孔子,这个人类中的小蚂蚁,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在士大夫、贵族这堵大墙壁上艰难地爬行,年过半百仍周游列国。尽管坚毅不拔,目标如一,却到处碰壁。是他选错了路,选择了一条根本不适合自己的路。
选错道者有之,及时改道者亦有之。我们知道,鲁迅开始是学医,后来改道学文。不然,芸芸众生中可能会多了一个庸医,而中国历史上则少了一个文学巨匠。郭沫若也是学医出身,李四光最初学的则是造船,他们不改行,恐怕中国的科学文化史又要改写。至于毛泽东,最初的志愿是当教员,陈毅最初的爱好则是文学。改道而行,改适合于自己的道路而行,才不至于像小蚂蚁那样使自己不懈的努力付诸东流。
[转:由“小蚂蚁爬墙”转入议论人的成才之路——既要坚韧不拔,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路。]
小蚂蚁,不要再爬你那永远也爬不上去的墙壁了,重新选择一条适合你走的路,加上你那坚毅不拔的韧劲,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
[合:①将两个分论点合说;②将“蚁”与“人”合说,表面是说蚂蚁之路,实际上讲的是人成才之路。]
韩愈《师说}一文,开头提出“古之学者必有师”,破题,提出“学者必有师”这一中心论点,这就是“起”。接着,从“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至“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紧承中心论点,谈了师的责任与条件,这就是“承”。此文在“转”上不同于《可敬又可怜的“小蚂蚁”》由“蚂蚁爬墙”转到议论“人的成才之路”上,而是由“古之学者必有师”转到当时士大夫“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并且对其进行批判。“转”的部分,从“嗟呼!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至“其可怪也欤”。后面是“合”笔,以“圣人无常师”“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阐述师道,师生的关系,总结全文。结尾补写作《师说》赠李蟠,谈的是写作的缘起,为非论证部分。这样安排文章结构,论证有层次,内容充实,有纵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