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高级实验学校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41题,约5410字。
遂宁高级实验学校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
政 治 试 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本部分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阅读、欣赏郑板桥的《渔家》诗。“卖得鲜鱼百二钱,籴(音 di,意为购买)米炊饭放归船。拔来湿苇难烧着,晒在垂杨古岸边。”据此回答1―3题。
1.从诗中分析:是商品或曾经作为商品的有( )
①鲜鱼 ②米 ③垂杨 ④湿苇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依据诗意,“钱”在此所起到的主要的作用是( )
A.价值尺度 B.贮藏手段 C.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
3.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得商品的( )
A.价值 B.使用价值 C.价格 D.价值和使用价值
4.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既重要又困难,是“商品的惊险跳跃”。这一阶段的困难在于( )
A.商品是否适销对路 B.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C.买卖双方的讨价还价 D.商品的价格是否与价值一致
5.“商品——商品”和“商品——货币——商品”这两个公式的区别是( )
A.前者和后者都是商品交换
B.前者无一般等价物,后者有一般等价物
C.前者是商品交换,后者是商品流通
D.前者是等价交换,后者是不等价交换
6.人们常说,“优质优价”,“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但现实生活也经常会出现“优质不优价”“好货也便宜”的现象。之所以市场上会出现“优质不优价”“好货也便宜”的现象,最常见、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A.钱不值钱了 B.商家开展促销活动
C.该商品供过于求 D.该商品被垄断
7.2011年中秋节期间,各地房产开展系列优惠活动。李某用银行按揭贷款的方式买了一套60万元的新房,首付现金16万元,然后在15年内付清银行贷款44万元和利息10万元。在这一购房过程中,房价60万元,首付16万元,支付利息10万元分别体现的货币职能是( )
A.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
B.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流通手段、贮藏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