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命题人 唐小勇
注意:本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上,否则不能得分。
试题卷Ⅰ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30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A、畜养 牲畜 畜牧业 六畜兴旺 B、省亲 反省 省却 省吃俭用
C、舍弃 施舍 舍得 舍本逐末 D、横竖 纵横 专横 发了横财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辩护 辨认 文采斐然 蜚短流长 B、编辑 缉拿 欢呼雀跃 鸠占雀巢
C、廖廓 谬论 阳奉阴违 冒天下之大不韪 D、屠戮 邮戳 叠罗汉 佳作叠出
3、依次填入下面各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项是:
①这一地区曾一度山洪 ,造成公路被毁,交通中断。
②我国的法律明确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有 的义务。
③商业广告不同于公益广告,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 。
A、暴发 抚养 盈利 B、暴发 赡养 营利
C、爆发 赡养 盈利 D、爆发 抚养 营利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语文教学的问题上,叶圣陶先生有一句精辟的话,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
B、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 是全世界统一的。
C、我家阳台上种有石榴、木桃、月季……等,一年四季花开不断。
D、“市场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请把毛巾递给我——马上开会修改方案。”总经理气 喘吁吁地对我说。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今天,董事长亲临贵府做客,真得蓬筚生辉。
B、该市商店服务之差是有口皆碑的,但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号,怎么办呢?
C、虚席以待的主席位置,令许多人跃跃欲试。
D、成绩暂时较差的同学,不应该妄自菲薄,甘居下游,应奋起直追。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先生侃侃而谈,他的音容笑貌虽然没有什么变化,但眼角的皱纹似乎暗示着这些年的 艰辛和不快。
B、我们的乒乓球运动三十年来长盛不衰,不论是男女项目、团体项目还是各个单项,都 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两年多前,曾任汝州市公安局长的唐利峰的二哥唐利民因与一命案有直接关联而锒铛 入狱。
D、一辆军用摩托车,像离弦的箭一样,在蜿蜒曲折的环山公路上飞驶。
7、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 ,必须养成深思 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 ▲ ,譬如漫游“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眼 花缭乱,空手而归。 ▲ ,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 做人方面是低级趣味。
①多读如果彻底 ②少读如果彻底 ③多读而不求甚解 ④少读而不求甚解
⑤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 ⑥世间许多读书人只为装点门面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④⑥
8、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这棵树使小屋给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又风度(《我的空中楼阁》)运用 夸张的手法,寄托了作者对小屋的赞美与热爱。
B、中国军人屠戮妇女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治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 了。(《纪念刘和珍君》)运用了讽刺的修辞方法,揭露了杀人者的罪恶行径,表达了 作者万分悲痛的心情。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赤壁怀古》)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 法,表现了江水在激流中翻腾的壮阔景象。
D、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梦游天姥吟留别》)运用了反衬的修辞手 法,显示出天姥山的高俊。
9、比较下面各句,表达效果较好的一组是:
① 我虽没有亲见,但我知道刘和珍君是欣然前往的。
②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③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