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8小题,约4980字,答案扫描。
湖南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历史)
(考试范围:必修一)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人刑,相为表里也。”这句话说明了中国古代礼与刑的关系。符合此种观点的表述是 ( )
A.以刑代礼 B.以礼代刑 C.出礼则入刑 D.齐之以刑
2.岐山县宗周故地董家村出土一件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卫盉”,器内铭文记述了裘卫以玉璋等财物来换取了贵族矩伯80朋(货币单位)的田地。这个换取手续征得了五个贵族的同意,并在相关部门的监督下完成。通过这样的途径,裘卫聚敛了大量的财富。裘卫家族的第三代,随葬物品享用“五鼎八簋”。按照西周礼制: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根据材料,我们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
A.西周中期的土地可以合法交换
B.西周中后期出现僭越礼制的现象
C.西周时期的青铜冶炼技艺高超,文字比较成熟
D.西周的商品经济发展程度比较高
3.“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这里的“中间路线”是指 ( )
A.郡国并行制度 B.中朝制度 C.刺史制度 D.察举制度
4.苏东坡在《论养士》中说:“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7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以下各项对苏东坡这一言论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夏商周时期,只有贵族才有接受教育及从政的资格
B.“以客出仕”成为战国时主要的做官途径
C.汉代中央官员的选拔主要来自地方郡县的长官
D.古代选官制度大致可分为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等阶段
5.学完“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后,某班四位同学就本单元内容分别拟定四个选题准备开展研究,以下四个题目有误的是 ( )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大禹》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6.“六月初六……(同治帝)登宝座,(各国)使臣行六鞠躬礼,不跪,阶旁设黄案,使以次立读国家。”([清]平步青《霞外裙屑》)这一场景的出现表明 ( )
A.清政府改变了外交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