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第一中学2012届高三十月联考全科试题(9科10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江西省南昌市第一中学2012届高三十月联考全科试题(9科10份)
江西省南昌市第一中学2012届高三十月联考化学试题.doc
江西省南昌市第一中学2012届高三十月联考地理试题.doc
江西省南昌市第一中学2012届高三十月联考理科数学试题.doc
江西省南昌市第一中学2012届高三十月联考历史试题.doc
江西省南昌市第一中学2012届高三十月联考生物试题.doc
江西省南昌市第一中学2012届高三十月联考文科数学试题.doc
江西省南昌市第一中学2012届高三十月联考物理试题.doc
江西省南昌市第一中学2012届高三十月联考英语试题.doc
江西省南昌市第一中学2012届高三十月联考语文试题.doc
江西省南昌市第一中学2012届高三十月联考政治试题.doc江西省南昌市第一中学2012届高三十月联考
语 文 试 题
第I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走穴(xué) 半身不遂(suí) 驯熟(xùn) 安土重迁(zhòng)
B.投奔(bèn) 惨绝人寰(yuán) 蹩脚(bié) 数典忘祖(shù)
C.弭谤 (mí) 心广体胖(pàng) 畏葸(xǐ) 椎心泣血(chuí)
D.下载(zǎi) 长歌当哭(dàng) 罪愆(qiān) 风尘仆仆(p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漫骂 义气风发 流连 殒身不恤
B.妆饰 急不暇择 蔓延 浅尝辄止
C.盥洗 细支末节 暮霭 道貌暗然
D.痉挛 稍纵既逝 发韧 额手称庆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的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B.2011年5月2日,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被美军击毙于巴基斯坦北部的一个荒僻小山村,真是死得其所。
C.近日,北京警方证实李双江之子驾车打人已遭刑拘。如今,人们早已司空见惯了“富二代”“官二代”频频打人的现象。
D.美国游泳天才菲尔普斯在北京奥运会上,凭着他绝对过人的实力,如探囊取物般地轻松夺得八枚金牌。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为了龙年春晚求新求变,使得总导演哈文求教张艺谋、范曾、赵宝刚等“门外汉”。
B.“创建文明城,喜迎七城会”,南昌市政府为切实打好“两大战役、六大工程、十项专项整治”的攻坚战,各机关单位提高了对各项工程的监督力度。
C.我国的民营企业和制造业到了应该重视品牌、研究品牌的时候了,祝愿中国20年后有更多的著名国际品牌。
D.当前和今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每年进入就业年龄的人口数很大,安排城镇劳动力就业是一项相当繁重的任务。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正确的一句是 ( )
A.备受市民关注的南昌快速公交专用道已全面竣工。车道为“一纵一横”:“ 一纵”贯穿阳明路、八一大道、井冈山大道;“一横”途经洪城路、解放西路。
B.刘勰说得好:“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现在的许多文章,无论繁简,要是拿“无可削”“不得减”的标准,就都需要提炼。
C.我们必须了解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不这样做有什么坏处?
D.根据财政部统计,近几年来,每年直接由行政费支付的会议经费达十亿多元,(有关方面认为实际耗资远大于此)且有与日俱增之势。
6. 下列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大卫是一个遗腹子,母亲改嫁后,在继父家受尽虐待,母亲死后,继父把他送去当童工,大卫历尽艰辛,找到世上唯一的亲人(他的姨婆)。在姨婆的培养下,大卫刻苦上进,终于成了一位有成就的作家。(《大卫•科波菲》)
B.贾迎春,贾珍的妹妹,由于没有父母怜爱,养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后入栊翠庵为尼。(《红楼梦》)
C.堂吉诃德劝说一个又矮又胖的名叫桑丘的农民当自己的侍从,并许诺将来征服个把海岛后就封他做海岛的总督。桑丘家里很穷,正想出去碰碰运气,于是就答应了堂吉诃德的请求。(《堂吉诃德》)
D.陆逊火烧七百里连营,大获全胜。赵云救出刘备,逃往白帝城。陆逊引兵追击,误从死门进入了诸葛亮布下的石阵(又名“八阵图”),幸得诸葛亮岳父黄承彦引领,才从生门而出,得以逃脱。。(《三国演义》)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9分,每小题3分)
何为国学
方克立
何为国学?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从上个世纪起就争论不休。有的学者认为,国学这个概念太笼统、太模糊,从“科学”的意义上说本不可用(“学无分中西”),作为一个时代约定俗成的概念又边界不清,因此建议不用或“缓行”。然而,事实上这个概念已广泛流行,我们不可能视而不见,与其建议不用或“缓行”,不如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争取对其内涵和外延达成基本的共识。在我看来,学界目前所讲的“国学”,就其指称对象和时空范围来说,多数学者实际上已取得基本一致的看法,即以其指称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这就是狭义的国学概念。广义的国学是“一国所有之学”,还包括西学和马克思主义传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与海外“中国学”或“汉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大体相同。
将国学界定为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其实也是一个相当笼统、内涵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略同于“古学”、“旧学”或“国故学”,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总和、总称。我们通常说的国学,是指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经、史、子、集“四部”之学,传统的义理、考据、辞章、经世之学,或者如马一浮先生所言“六艺统四部”,“国学者六艺之学也”。中国古代的学问是“通人之学”,主张天地人贯通、文史哲贯通、儒释道贯通、真善美贯通、道学政贯通……而以成人之道为中心。“通”是以类分为前提的,中国传统学术分类集中体现在图书典籍分类中。《汉书•艺文志》将中国古代的书籍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类,《隋书•经籍志》形成了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的雏形,以后不断调整、完善,至清代编定《四库全书总目》,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国传统学问的知识系统。
台湾诗人余光中说:国学是一座山,我等不过是蚍蜉而已。不仅国学是山,而且其中的每一类都是一座山。就其内容之宏博而言,事实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