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
作者:管斌 单位:启动中学南京分校
语文新考纲进一步加强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查.其中诗歌鉴赏题这个历来让学生颇感头疼的考点,由客观选择题变为主观表述题.这进一步加大了学生答题的难度,许多学生感到无从下手.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考纲要求(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对这一考点作如下据有针对性的调整:
一【厚积博发,注重平时积累】
1.平时多读一些名作或自己感兴趣的诗词,多研读一些关于古诗词赏析的文章,增强感悟能力提高分析评价能力。
2.弄清与诗歌鉴赏有关的名词术语.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直抒胸臆,意境,联想,咏物,叙事,韵律,虚实,象征,烘托渲染,衬托,修辞(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对比,双关,对仗)
二.【审读作品】
1知人论诗 以察诗情
对于历代文学大家,我们当然应该了解掌握其经历风格。对于非著名诗词曲作家,应充分重视作品朝代文和文下注(诸如写作大、小背景 ,心情等)
例如:同为盛唐诗人王维 孟浩然 高适岑
2把握特色 重点突破
3推敲诗题 以明意旨
题目即文章的额头,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 诗歌的意境 诗歌的类型等)
例如:《枫桥夜泊》可知诗歌所描绘的为枫桥的夜间景象,“泊”字可知诗歌表现的是一种羁旅情怀。
4品位语言 披文入境
养成逐字逐句品位语言,分析形象,反复诵读把握作品的表现技巧及作品的意境的阅读习惯。
三【方法点拨】
1问答型:认真审题 做到“问什么,写什么;要什么,给什么”
2综述型:在明了要求的基础上,一般可采用“总-分-总”式
(1)概括特色(一个判断以标明观点)
(2)扣住要求,结合诗句进行分析阐述,以证明观点。
(3)揭示这样写的好处。
即诗歌写了什么、如何写的、这样写的好处。
3对比型:
(1)通过研读两首诗,比照之间的异同点
(2)根据题目要求,扣住作品中的词、句加以分析阐述
注意:1 对作品理解、品价、联想,力求准确、合理、有根据,不能无中生有、任意发挥及随意拔高;术语表述要正确,不能生搬硬套、张冠李戴。
2 不能用读后感代替文学鉴赏
3 要重点突出,围绕题旨展开论述
【训练示例】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咸阳城西楼晚眺
(唐)许诨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⑴填空:诗的起句中用一“____”字,奠定全诗基调。诗人用低沉的笔触,描绘咸阳城傍晚时的景致,抒发苍凉伤感的情怀。
⑵简答:颔联写云生日落,一阵凉风吹来,雨势迫在眉睫,现多用“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一名句比喻什么?
⑶简答:颈联两句写了作为何朝何代国都的咸阳的何种景象?
⑷简答:尾联“行人”即过客,也包括作者在内,结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解题指导]此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形象及情感主旨的把握。①全诗的感情基调是“愁”。②“山雨欲来风满楼”现在多比喻重大事变即将发生前的紧张气氛。③描写作为秦汉两代故都的咸阳,如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虫鸟凄鸣的萧条景象。④我闻咸阳古城久矣,今日东来,所见唯“西风吹渭水”令人产生历史变迁无恨的感慨。
二、阅读下面这首七言绝句,完成1-2题。
夏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