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坛不倒翁”之陈平——读《陈丞相世家》
- 资源简介:
约4630字。
“政坛不倒翁”之陈平
——读《陈丞相世家》
《史记》人物之四:陈平
陈平历经高祖、孝惠、吕后、孝文四朝,可称得上是真正的四朝元老,汉初政坛的“不倒翁”、“长青树”。关于他官运亨通的秘诀,他自己说是“阴谋”,后代不少人也称他为反复无常的小人,而司马迁却用“智谋”二字评价他的一生。的确,不管是阴谋还是阳谋,总结陈平一生,确实是离不开“谋”这个字。
反复无常的投机钻营者
说陈平是反复无常的“小人”,主要根据恐怕是说他不能从一而终吧。如果把政治比作婚姻,那陈平至少“改嫁”四次。
他“初嫁”魏王咎,结果遭人进谗而逃走,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于是他转投项羽,这是陈平政治上的第一次“改嫁”;这次改嫁并不成功,因项羽要杀他,他又转而投刘邦,最终辅佐刘邦建立大业,这是第二次;后来刘邦死,他又“改嫁”吕后,当上了右丞相;吕后死,他马上改换门庭,和周勃一起尽诛诸吕,拥立孝文皇帝,摇身一变,又成了拥立新君的功臣。
由此看来,陈平这个人至少在个人道德品行上确是有污点。但是据此就说他政治上反复无常恐怕还有待商榷。俗话说得好:“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在那样一个诸侯争霸的年代,没有人会一棵树上吊死,“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魏咎听信谗言,项羽喜怒无常,他们都非明主。所以陈平弃之而去。自从投奔了刘邦,陈平才真正是英雄有了用武之地。刘邦对他深信不疑,言听计从,把他视为自己最重要的谋士之一。并且陈平一生给刘邦出谋划策不计其数,最为人称道的就是“六出奇计”,多次为刘邦解困,“救纷纠之难,振国家之患”,为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才封侯拜相。这样的君臣际遇史上少有。而且,当时先投别人,后来改投刘邦的不在少数,像张良、韩信等都不是一开始就投奔刘邦的,他们都是在别人那里默默无闻,言不听,计不从,但一投靠刘邦,马上就言听计从,受到重用,连张良也说是“沛公殆天授”。所以说,陈平“改嫁”刘邦不仅改得对,而且改得好。至于后两次的改嫁,确实有些见风使舵,在政治上不坚定。但是,在当时吕后一手遮天刘氏宗亲七零八落的情况下,除了暂时的妥协退让,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如果一味硬碰,最后很可能不仅不能削弱吕氏的势力,恐怕连自身也难保,安国侯王陵老死家门一无所用就是下场,恢复刘家天下更是毫无希望了。当然这里也不排除陈平首鼠两端,持平观望的心态。但不管怎样,有了陈平、周勃这帮老臣在,才使刘家天下最终有惊无险。
金钱和权力的崇拜者
陈平深谙金钱的巨大威力。大概是因为长得英俊魁梧吧,陈平年轻时就嫌贫爱富,不事产业,被乡人视为好逸恶劳好吃懒做之徒。“及平长,可娶妻,富人莫肯与者,贫者平亦耻之”。他是非富家女不娶。邻人有一个富豪叫张负的,有一个孙女,嫁了五次人,结果都把丈夫“克”死了。村里没人敢娶,独独陈平喜欢,千方百计想把富家女娶到手。终于趁着一次给别人家办丧事的机会,结识了张负。张负看他相貌堂堂,一表人才,就到他家去了。陈平家在城外一个小巷子里,一张破席子就当了门,可说是寒酸之极。但是门外却多贵人的车辙。张负回家后就对儿子张仲说:“我打算把孙女嫁给陈平。”张仲不解:“为什么偏要把女儿嫁给陈平呢?”张负说:“你见过相貌堂堂像陈平这样的人会长久贫贱吗?”张负真是一个会识人的富人。他看中的是陈平以后的巨大的发展潜力。结果陈平娶了富家女之后,果真是如虎添翼,如鱼得水。财资日益宽裕,交游也越来越广了。这恐怕是陈平初次尝到有钱的甜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