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主观表述题解题思路及技巧
[学习目标]
1.掌握现代文主观表述题解题思路;
2.掌握现代文阅读的一些解题技巧;
3.在实践(练习)中加以验证并灵活运用;
[学习课时]4课时
现代文阅读在高考语文中是仅次于作文的重头戏,占30分之多。考查形式有客观选择和主观表述两种。客观选择一般是考查科学类说明文的阅读,占12分,放在第Ⅰ卷;主观表述,一般是考查社科文和文学作品的阅读,占18分,放在第Ⅱ卷。可见,现代文阅读主观表述题又是重中之重,不可忽视。那么,如何解答主观表述题呢?语文界不少大方之家对此已经做了很多有益的探讨,总结了许多宝贵经验。本文想就考生实际考试运作中的思路及技巧作进一步的探讨。
一、认真阅读文章,注意语言标志
读文是解题的基础,只有认真阅读,才能把握文章的内容。阅读时,首先给文章的段落标上序号,以便答题时能根据题目中提到的“某一段”迅速找到这一段。其次,要注意一些语言标志(不妨给它们打上着重号),这些语言标志是:
词语方面,关联词语诸如“之所以……是因为……”“不但……而且……”“只有……才……”“虽然……但是……”“……不仅如此……”等等,借助这些关联词语,可以辨明各个分句之间的意义关系,以及意思侧重点所在;副词有“同时”“另外”“还”“也”,这些词表示不能只限于前面或后面的意思,要追溯下文或上文的意思,“更”则表示意思的进一层;表示顺序的词语有“首先,其次,再次”“第一,第二,……”“一方面……另一方面……”“这是其一”“其二”,这些词语往往是列举理由或事实的;举例性的词语“例如”“如”,表明这些词的前面是观点,后面是例子;解说性的词语“换句话说”“也就是说”“所谓”“即”“说得正确些”,表明前后意思相同;概括性的词语 “总而言之”“综上所述”“总之”“因此”,表明下文是总结的话,是文章(或段落)的结论(或观点)所在。
句子方面,主要是注意那些能揭示文章(或段落)主旨的语句,这些语句往往是文章的开头句,各段的首括句,篇末(或段末)的总结句,过渡句,设问句,反问句。
另外还有标点符号,分号——表示前后是并列关系(意思相对或相反),冒号——提示下文或小结上文,破折号——带有解释的作用。
二、根据不同文体,整体把握内容
读好了文章,就要努力从整体上把握它,想一想文章分几个层次,主要讲的什么内容,作者的思想倾向是什么。这可以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来进行。
散文离不开情。所以考题往往围绕“情”做文章,阅读时也要围绕“情”来思考:表达了什么“情感”,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抒“情”的依托物是什么,用什么语言来表“情”的。
议论文,就要把握住文章的论点是什么,运用了哪些论据用什么方法论证的,采用什么样的论证结构。
小说则主要把握作者在怎样的环境背景下,通过怎样的情节,塑造了具有什么性格特点的人物,从而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生活。
在完成整体把握后,不妨先做一下最后一道有关理解赏析的选择题。
三、审清题目要求,找准答案信息
审清题目要求,读题要仔细,看清命题的具体要求,要答什么,答到什么程度,有何限制,不妨在相关的词语下打上着重号,以提醒自己。
找准答案的相关信息,这一点很关键,找错了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一般地说,答案的相关信息就要从该题提到的词或句所在段落的上下句或上下文去找,要注意段落的首句和末句,过渡句,总结句,甚至文章的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