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一中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4题,约5620字,部分答案为扫描。
福建省三明一中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 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p;科&网]
一.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且每小题只有一项答案是最 佳的)
1.下面对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影响的叙述, 正确的有
①促进了中国古代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②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③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④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董仲舒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反映了“天人感应”的思想 ②意图是规劝皇帝要行仁政 ③带有浓厚迷信思想 ④为维护君主的统治服务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提出“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胆怯),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 绞(说话尖刻)”的先秦思想家是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
4.下列思想家中,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是
A.孔子 B.老子 C.韩非子 D.荀子
5.在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中,关于季羡林先生的颁奖词写到:“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这一评价主要体现了哪家思想
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佛教
6.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于天”,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由此可见,下列论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反应天命的政治秩序与政治思想应该是统一的
B.融合黄老之学、法家主张和迷信思想丰富儒学
C.强化君主集权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过度膨胀
D.新儒学从根本上唾弃“为政以德”的仁政思想
7.董仲舒应对汉武帝“举贤良对策”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引自《汉书•董仲舒传》),董的对策
A.指出了汉武帝弱点 B.违背了汉武帝初衷
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 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
8.《三国演义》和《水 浒传》中体现的忠义思想,明显来自儒家思想中的
A.“仁政”学说 B.“天人感应”学说
C.宋明理学思想 D.“经世致用”思想
9.宋明理学家倡导的 “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10.李贽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提倡男女平等
②实际否定“三纲五常” ③当时男尊女卑思想依然严重 ④有利于思想解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奶奶不断 唠叨:“老 天爷爷,你怎么不睁眼,这雨没完没了地下,你还叫我们穷人活不活。”以上是某一文学作品中的片断,“奶奶”的话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天”的敬重,这与中国古代那一学派有关
A.道家学派 B.法家学派 C.儒家学派 D.墨家学派